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羅曉>>成果推廣>>
(推薦)
改革開放巡禮
見證農機改革發展30年
——農機外貿往事雜談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工程農機分會秘書長 張曉寧
1978年我國實施了改革開放發展國策,至今已經三十年了。說來也巧,我也是1978年步入農機行業的,并伴隨著我國農機工業和農機外貿的發展走過了難忘的歷程。回顧親歷的點滴往事,不禁贊嘆三十年發展的巨大變遷。
記得1979年國家農業機械部成立不久,全部職工聆聽了當時任國家農業機械部副部長項南訪問新加坡的考察報告。項南部長談到中國改革開放國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感悟新加坡政府為人民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水平制定的國策;著急中國閉關鎖國導致的國力薄弱以及可憐的外匯儲備等等。項南部長的報告聲情并茂、憂國憂民,給我強烈的震撼。
如今三十年過去了,我國外貿發展成果卓著,今非昔比。中國進出口總值已從1978年的僅206億美元,提升到2007年的21738億美元。中國對外貿易在世界的排名也從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3位。外匯儲備1978年僅1.67億美元,2007年則達到15283億美元,位列世界第一,為世人所矚目。與此同時,我國農業機械進出口貿易也從1978年的僅有幾百萬美元,提升到2007年的190億美元。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出口保持高速增長,連續五年增長幅度高于全國機電產品出口增幅,2008年有望突破250億美元。
我在農業機械部工作的時候,農業機械的進出口貿易仍然歸對外貿易部負責,農業機械技術引進工作由農機部負責。1978年改革開放后,國家拿出有限的外匯用于購買國家急需的國外先進技術和產品。農業機械部所做的一項重大對外合作項目就是由天津拖拉機廠、沈陽拖拉機廠和長春拖拉機廠引進約翰迪爾大馬力拖拉機產品技術。這個項目歷經數年的考察學習、商務談判、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和試制生產階段。但是改革開放后農業實行農民承包責任制,土地劃分給農民,這種農業經營模式沒有大馬力拖拉機的用武之地,大馬力拖拉機引進項目也就下馬了。這種計劃脫離市場實際的產物以失敗告終。
我國實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后,利用外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已成為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農機巨頭紛紛進入我國,采取獨資、合資與合作的方式生產我國市場需要的各類農業機械。特別是近年來外商投資、獨資與合作企業的發展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增長點。1981年,外商投資、獨資與合作企業出口額僅占中國出口總額的0.1%,進口額占0.5%;2007年農業機械出口額中外商投資企業已占出口的34.9%、占進口的51.7%。
1987年國家農業機械工業部并入國家機械工業部時,政府機構精簡人員,對外貿易發展需要人員,于是我進入了中國工程與農機進出口總公司,由一名政府公務員轉變為貿易銷售商。此時國家對以前的高度集中統一的外貿經營體制逐步進行改革。對外貿易由國家壟斷經營、高度集中、政企不分、統負盈虧的舊體制向政企分開、自負盈虧轉變。而對外貿易經營體制的放開則是促進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改革開放前,我國可以從事農業機械進出口貿易的公司屈指可數,主要由外貿公司經營。1978年機械工業部下屬的公司獲取外貿經營權后,可以直接與客商洽談貿易,不再通過其他中間環節。這是在外貿管理體制上進行的一次改革,有利于同外國進行技術交流,使工業生產部門能直接了解中國的機械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反應以及與外國先進水平的差距,并可根據客戶的意見改進產品的結構、規格,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實行工貿結合新體制是中國對外貿易發展中的一個重大的進步。
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進一步放開了外貿經營權。現在從事農業機械進出口貿易的公司已經是千軍萬馬,國有企業、個體企業和三資企業三足鼎立,成為進出口主力軍。2007年農業機械進口企業10994家;出口企業13401家。外貿經營體制的改革極大地煥發了進出口貿易活力,促使我國對外貿易高速發展。
在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我國農業機械出口僅有幾百萬美元,且主要是一些小拖拉機及零件和水泵等產品。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在中國工程與農業機械進出口總公司負責對社(即與社會主義國家間)貿易時,即主要向阿爾巴尼亞出口拖拉機和柴油機的零配件。因為在與阿爾巴尼亞友好時期,我國曾無償援助了阿爾巴尼亞上萬臺拖拉機。我國與社會主義國家間主要采取以貨易貨貿易方式,支付通過國家銀行相互記賬,當時的阿爾巴尼亞則向我國出口生鐵和礦石。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在阿爾巴尼亞民主黨上臺后,1994年曾用數百萬美元現匯購買了我國2000臺小四輪拖拉機和掛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為此做了報道,重要意義在于國外市場用美元現匯較大批量購買我國拖拉機。這也反映出當時我國農業機械出口較少及國際市場空間的狹窄。
2001年我國農業機械出口突破10億美元,2007年農業機械出口達到102億美元,連續四年增長幅度高于全國機電產品出口增幅。2007年農業機械出口到世界六大洲211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上億美元的國家與地區有26個,上千萬美元的國家與地區有35個。美國是我國農業機械出口**大市場,也是出口超10億美元的國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口產品結構也逐步優化。1978年以前我國出口產品主要是礦物原材料、食品和農副產品。1978年機電產品出口只有10億美元左右。國家為了扶持機電產品及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專門成立了國家機電產品出口辦公室和中國進出口銀行,出臺了一系列旨在鼓勵機電產品出口的政策與措施。1995年機電產品超過紡織品成為我國出口產品大頭,2007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總值達7012億美元,占全部出口商品57.6%。
隨著出口快速增長和政府微觀管理職能的弱化,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無序競爭愈演愈烈,嚴重地影響了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聲譽。建立健全外貿協調服務機制,加強社會中介機構和行業組織的建設,成為我國對外貿易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1988年在主管外經貿領域的原機械工業部部長周建南的推動下,由電子工業部、機械工業部、輕工業部、航天航空部、兵器工業部和外經貿部等共同發起和建立了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商會13個行業分會包括工程農機分會也相繼成立。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第一任會長由原農業機械部副部長袁成隆擔任;工程農機分會第一任會長由中國工程與農機進出口總公司總經理李曉南擔任。我于1995年由中國工程與農機進出口總公司推薦擔任了工程農機分會第四屆秘書長。進出口商會成立后各個行業進出口骨干企業均自覺加入了商會。進出口商會在“協調、指導、咨詢、服務”方針指導下,建立了貿易協調、貿易促進、信息咨詢和法律服務體系,采取了一系列貿易管理措施,包括機電產品出口招標管理、大型成套設備對外投(議)標備案管理、出口合同商會預先審核海關憑商會簽章放行等辦法,有效地整頓了出口無序競爭的混亂秩序,維護了國家與行業利益。
我國工程與農業機械進出口貿易在我國機電產品進出口貿易中所占比重很小,大約各占2%左右。分析原因,一個很重要的制約因素就是我國工程與農業機械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宣傳不力,國際市場不了解中國工程與農業機械,我們很多企業也對國際市場及對外貿易很陌生。為了創造宣傳中國工程農機產品的舞臺,推動企業“走出去”,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組織企業連續參加了2004年和2007年德國寶馬工程機械展、2005年美國拉斯維加斯工程機械展和2006年法國國際建筑及土木工程機械博覽會。“中國展團”參展凈面積已從2004年的1952平方米增加到2007年的10115平方米,創出了中國商品參加國際專業展之**。除此之外,我會還組織農業機械企業參加了2005年第71屆和2007年第72屆法國國際農牧業設備及技術展。
進入新世紀后尤其是2004年以來,通過組織企業參加國際展覽,有效地推動工程與農業機械進出口貿易快速發展。2004年以前工程與農業機械出口占機電產品出口比重逐年下降,2004年后反之,參加國際展覽對工程與農業機械出口的推動功不可沒。
回顧我國農業機械進出口事業發展歷程,可用毛主席的詩詞描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缮暇盘鞌堅?,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信息來源:2008-7-17 中國工業報)
發表于 @ 2008年07月19日 22:22: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