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男女男精品免费视频网站,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二区

關注微信
小程序

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如何保? ——農業農村部有關司局負責人談耕地保護熱點話題

作者:新華社 本站發布時間:2021年04月25日 收藏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國家糧食安全和百姓“米袋子”的基礎。為了保護和利用好耕地資源,部分地區撂荒地怎么辦,高標準農田如何建,耕地質量怎么保?記者日前就上述熱點問題,采訪了農業農村部有關司局負責人。

  支持撂荒地發展糧食生產

  近年來,一些地方受農業比較效益低、耕種條件差、農民外出務工等因素影響,出現不同程度耕地撂荒,導致土地資源浪費,耕地質量下降,給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帶來一定影響。

  據專家分析,撂荒在東北、西北一季作物區出現少,主要在南方一年兩熟作物區,多是季節性撂荒。撂荒地塊主要是分布零散、水利等設施較差的低產田塊,和一些洪澇損毀、未及時修復的農田。

  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二級巡視員王晉臣介紹,今年初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統籌利用撂荒地促進農業生產發展的指導意見,召開視頻會專門部署,采取以下四方面舉措:

  ——政策扶持帶動。落實好稻谷和小麥最低收購價、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確保資金足額及時發放到位。今年中央財政加大支持力度,新增資金重點用于南方早稻主產省、丘陵地區撂荒地發展糧食生產。對返鄉留鄉農民工利用撂荒地發展糧食規模經營和特色種養,優先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和信貸支持。

  ——設施建設促動。把具備條件的撂荒地盡可能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開展耕地“宜機化”改造,加強撂荒地耕地質量建設,推廣適合丘陵山區農機裝備。

  ——規范流轉推動。引導農戶將撂荒地流轉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指導流轉雙方將相關要求納入流轉合同內容,對連續撂荒的流轉耕地依法終止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

  ——社會化服務拉動。培育以農機合作社為主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等服務。加強技術指導,開展“一對一”幫扶。

  2022年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2021年建設1億畝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準農田。高標準農田要求田成方、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按照規劃,到2022年全國要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以此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的糧食產能。

  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二級巡視員吳洪偉表示,截至去年底,全國已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占全國耕地面積近40%。

  據了解,此前高標準農田建設職責分屬不同部門。機構改革后,農業農村部組織清查評估,核實已建項目數量、質量、空間位置和利用情況,基本摸清2011年至2018年全國已建成高標準農田的家底,涉及面積6億多畝。

  今年建設1畝高標準農田,各地普遍反映需投入約3000元,有些丘陵地區投入更多。錢從哪里來?如何確保質量?怎樣解決管護難?

  吳洪偉表示,一方面要加大財政投入,另一方面推動構建多元化籌資機制,推動用好政府債券和土地出讓收益使用政策,把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還要鼓勵社會和金融資本積極參與。

  去年湖南安排1000萬元省級財政資金,通過引入社會化公司、委托專業代理人等方式開展專業化管護;江西、山東探索“田長制”“田保姆”等模式,發揮村級組織、承包經營者的主體作用,調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開展農田設施日常維護的積極性,都是可借鑒的經驗。

  農業農村部將按月調度各省份項目進度,實行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調度督導。嚴格竣工驗收管理,對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對合格的項目,設立信息公示牌和標識,接受社會監督。

  “今年將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進一步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責任落實機制和考核制度。同時,加快完善農田建設‘一張圖’。”他說,2011年至2018年已建高標準農田已納入全國農田建設綜合監測監管平臺,今年將組織完成2019年和2020年建成的高標準農田空間位置“上圖入庫”。

  構建耕地質量保護與建設的長效機制

  近年來,我國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壤改良培肥和制度建設,初步遏制了耕地質量下降勢頭。但依然面臨耕地質量本底不高、高強度利用難持續、局部退化加重、有機糞肥還田不足,以及法制不完善、基礎數據缺、投入保障低等問題。

  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一級巡視員陳章全說,自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以來,我國約40年未開展土壤普查,原有數據已不能準確反映當前耕地質量狀況,難以適應精準管理需求。黑土地變薄、變瘦、變硬,長江中下游、西南區、華南區土壤酸化,西北灌溉區、濱海區、松嫩平原西部鹽堿化,都需要解決。

  他表示,“十四五”時期,要統籌以下四方面措施,構建耕地質量保護與建設長效機制:

  ——實施四大工程。加快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啟動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推動實施酸化和鹽堿化耕地治理工程,推動實施有機質提升工程。同時,擴大秸稈還田、有機肥堆漚施用、綠肥種植等政策覆蓋面。

  ——完善政策體系。通過政策支持,完善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研究網絡,針對耕地退化演變規律、質量提升重大障礙因素等開展科研攻關;推動實施有機肥施用補貼政策,探索建立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與耕地質量提升掛鉤機制。

  ——推動立法。圍繞規劃、建設、保護、監督等內容,明確耕地質量建設保護相關主體權利和責任。

  ——加強監測評價和監督考核。完善調查評價制度,定期開展耕地質量(土壤)普查、專項調查與應急調查相結合。結合建立完善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制度,加大耕地質量考核權重。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www.moa.gov.cn/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