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農機通2018年白皮書正式發布,六大關鍵詞值得銘記
農機通2018年白皮書正式發布,六大關鍵詞值得銘記
大家常說,總結過去,才能更好地啟迪未來,不管我們走過的路程是平坦還是坎坷,都是沒有機會能夠再重來一次的。相對于農機行業而言,2018年的道路走得并不輕松,農機人的日子過得并不滋潤,但是不管怎樣,這些過程已經鐫刻在中國農機發展歷程中,成為了不可磨滅的記載。
走過2018,讓我們共同回顧農機行業那些看似平凡而又充滿挑戰的過程,濃縮成值得銘記的六大關鍵詞。
關鍵詞一:降速
2018年,農機行業延續了自2015年以來的趨弱發展的運行態勢,銷售規模和利潤增速降至低點,產業運行正在經歷著深度轉型升級的嚴峻考驗,高位、低速、低效運行已成常態。根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布的《2018年1-11月機械工業運行情況》文件顯示,農業機械類統計10種產品產量中,8種下降,其中大、中、小型拖拉機同比分別下降27.31%、8.98%、32.63%,谷物收獲機械下降31.86%,農產品初加工機械下降11.66%。另據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預測,2018年規模以上農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幅在1%左右,利潤負增長超過兩位數。再據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發布的2018年12月份中國農機市場景氣指數(AMI)為27.8%,6個一級指數均位于不景氣區間,縱觀全年12個月農機市場景氣指數走勢情況,自4月份開始,呈持續走低態勢,下半年6個月一直處于不景氣區間,不管是市場表現、效益指數、人氣指數,還是經理人信心指數、銷售能力等指數均差強人意。過去,我們習慣了高速增長,“踩油門飆車”確實很爽,自2015年連續四年遭遇連續“剎車”,2018年下行更甚,大家難受至極。
關鍵詞二:空窗期
2018年農機市場處于“空窗期”,主要表現在中低端傳統品類飽和、供給過剩、價格競爭激烈,而與此同時,高端品類國產化不足,諸多產品依賴進口,小眾新興品類處于市場培育期,體量不足,整體規模銜接出現空檔。2018年,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傳統農機品類遭遇市場天花板,齊聲下滑,新興小眾品類迅速勃興,多種作物機械化滿足程度得到大幅提升,但是,農機品類市場運行漲跌并不絕對,傳統產品玉米聯合收割機出現兩位數上升,而小眾品類烘干機則出現了折腰式下滑,再如植保無人機,實際市場表現也并不像預料的那樣火爆,而是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整體看,2018年農機市場處于“空窗期”,傳統農機市場進入常態化,新興市場崛起,然而現階段快速增長的小眾市場占比較小,不足以支撐傳統市場下行留下的巨大空間,市場正在進行深度結構性調整。
關鍵詞三:分化
2018年農機市場除了傳統品類和新興品類發展出現分化,農機品牌發展也出現了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短期分化現象,那就是傳統農機二三線品牌“革”了一線品牌的“命”,換種說法,2018年一線品牌企業業績下滑明顯,日子很難過,而為數不少的二三線品牌企業卻出現罕見提升,這種現象確實讓人大跌眼鏡。這種現象在大中拖產品制造領域表現尤為突出,一線品牌下滑嚴重,為數不少的中小品牌銷量不降反升,這說明兩點,第一點,國內大中拖產品在日漸趨于成熟,一線品牌和其他品牌沒拉開檔次;第二點,用戶購買力下降,一線品牌價格偏高,用戶不買賬,二三線品牌價格占優,固然有些小問題但是不至于造成大影響。于是乎,用戶在180馬力以下產品購買上,在諸多品牌中反復衡量,從銷售結果來看,國內二三線品牌搶占了一線品牌的不少份額,國內大中拖產品銷售品牌集中度出現降低。透著現象看本質,這種“分化”其實是短期現象,長遠看,國內農機品牌導向發展趨勢不會改變,如何打造高性價比的產品仍然是國內諸多企業共同思考的“大課題”。
關鍵詞四:需求乏力
農機產業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運行態勢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除了行業本身的產業結構調整因素外,連續幾年,國內糧食價格回落明顯,農民種地成本居高不下,投入產出失衡,農民手里沒錢,購買力下降,導致對農機投資熱情不足。從另一個角度講,在國內整體經濟發展減速的大環境下,從事農業的農民群體收入更是下降的厲害,走進農村,我們會發現時下絕大多數的年輕人都不不以種地作為主業,而是作為副業,作為收入來源的一種補充,甚至于,很多地域農田撂荒屢見不鮮,與此同時,相對于傳統耕作的農機具,存在了嚴重的社會存量飽和,在如此背景下,農機手跨區作業正在逐漸消失,作業量在減少,收入不足,對農機產品的購買需求乏力已是必然。
關鍵詞五:回歸原點
自2004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以來的10余年里,諸多農機企業抓住政策紅利釋放的戰略機遇,催生了行業競爭格局的加速成型。在2014年以前市場超常規發展階段,諸多企業對農機補貼趨之若鶩,誰能夠取得補貼資質、抓住補貼重點、搶到補貼資金,誰有機會贏得市場,然而,隨著2015年農機行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農機補貼決定市場需求的現象正在發生改變,從2018年的市場表現來看,市場和用戶需求正在成為產業發展的第一驅動力,主導了產業的發展方向,產品這一市場競爭的基礎載體越來越顯示出決定性作用,整體來看,高端化、大型化、復合化、智能化、精量化趨勢明顯,與此同時,價格因素成為了成熟傳統品類銷量的另一關鍵因素,更加印證了農機市場競爭的回歸,產品好賣不好賣,企業效益好不好,產品說了算,用戶說了算!
關鍵詞六:深度調整
拖拉機關注度趨向大馬力;玉米收割機趨向小地塊多功能;輪式自走式聯合收割機大喂入量成主流;履帶式聯合收割機國產品牌逐漸趕超;自走式旋耕機備受關注;免耕、精量播種機更受歡迎;秸稈撿拾打捆機成黑馬;插秧機市場需求下滑;青貯機剛性需求強勁;烘干機斷崖式下滑……2018年,農機行業各細分領域市場都經歷了一場深度調整。
新研股份、勇猛機械順應玉米收獲機市場調整,在2018年玉米收獲機市場觸底反彈中迅速回暖;中聯收獲勇于轉型,在花生收獲機領域大展拳腳,贏得市場第**;鄭州龍豐不忘初心,在翻轉犁領域深耕細作,開辟口內新市場,成為國產犁超越進口犁的典范……在國內農機市場低迷的環境下,有的企業進入蟄伏期,等待春天的來臨;有的企業大刀闊斧的改革調整,面對市場寒冬期依然奮勇前行;有的企業則在沒有經受住凜冽的寒風,消散于這場凜冽的寒冬。
總結了農機行業2018年的六大關鍵詞,農機通白皮書也再次醞釀而出。2018年農機通產品網絡關注度統計數據繼2014年持續攀升以來出現首次下滑,除了播種機等部分行業保持微弱增長之外,拖拉機、收獲機、烘干機等大部分農機子行業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這也說明在農機行業整體市場下滑的背景下,用戶對農機產品的網絡關注也受其波及,出現了首次下滑。
當然,早在2017年農機通白皮書的主題“雪虐風饕”便已經揭示了農機行業的寒冬瑟瑟,2018年我們將主題定為“深度調整”,希望農機行業的從業人員能夠在市場寒冬期,通過農機通的網絡用戶關注度數據,分析出用戶對農機需求的改變,通過對用戶需求的深度了解,調整產品布局,適應不同地區不同用戶的需求。通過深度調整,安然度過這段艱難的寒冬時期。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