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男女男精品免费视频网站,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二区

關注微信
小程序

糧價從“政策市”邁向“市場市”

作者:經濟日報 本站發布時間:2018年02月06日 收藏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深化農產品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這一重要改革在今年已進入第五個年頭,農民對糧食價格波動已經有了比較強的承受能力,逐步擺脫對托市政策的依賴,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下一步,這一改革又將如何推進

  位于“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項目區的河北省泊頭市文廟鎮高莊子村村民在家門前晾曬玉米。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深化農產品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加快培育多元市場購銷主體”。起步于2014年的主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糧食收儲制度改革目前進展如何?又將怎樣進一步深化推進?經濟日報記者了解到,主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在2017年取得實質性成效,玉米價格市場形成機制已經形成,稻谷和小麥“市場定價”特征明顯,糧價正從“政策市”走向“市場市”。

  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的中央儲備糧收購站,糧食去除雜質之后經過傳送帶被送入糧倉。

  玉米由“就地儲”變“全國銷”

  玉米作為糧食收儲制度改革的先行者,價格市場形成機制已形成,改革效益好于預期

  2017年新糧上市以來,東北地區玉米價格出現恢復性上漲,從每斤0.6元以上上漲到現在的每斤0.8元以上,玉米購銷出現量價齊升的局面。這完全出乎人們的預料。

  玉米作為糧食收儲制度改革的先行者,從2016年玉米收儲市場化改革以來,玉米價格由以托市價格為參照轉向市場形成價格機制。“玉米價格形成機制現已形成,種植結構優化,加工企業全面激活,改革效益比預期的更好。”國家糧食局局長張務鋒在日前召開的2018年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議上說。

  玉米收儲制度市場化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落一子而全盤活,為糧食價格市場化改革探路。改革之前,玉米加工企業因為國內玉米價格高,要么進口玉米,要么退出市場,改革之后,玉米價格下降,成本下降,東北玉米購銷活躍,由“就地儲”變成“全國銷”,沒有出現人們普遍擔心的“賣糧難”問題。同時,玉米庫存消化進度超出預期,2017年全年政策性糧食庫存消化1690億斤,是2016年的1.37倍,政策性玉米庫存比歷史**高點下降28%。同時由于農產品品種之間比價關系更加合理,農產品種植結構得到優化調整。初步估算,2017年全國籽粒玉米種植面積調減約2000萬畝,大豆種植面積增加871萬畝,青貯玉米和優質飼草增加約500萬畝,馬鈴薯增加約200萬畝。

  黑龍江是我國糧食生產大省,處于糧食收儲制度改革的**前沿,糧食收購方式已經由政策性收儲向市場化購銷轉變,糧食收購主體由單一政策執行主體為主的“獨唱”轉向多元市場主體共同參與的“大合唱”。據了解,目前共有1789戶省內外糧食企業在黑龍江開展玉米市場化收購。現在,黑龍江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吸引其他省份的糧食加工企業到黑龍江投資,有力促進了省內“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快速發展。

  提高農民種糧信心

  規模化經營是實現節本增效、增加種糧農民收益的突破口

  糧食收儲制度改革涉及利益關系調整,特別是涉及千家萬戶農民的利益,處理不好可能對糧食安全造成影響。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黃漢權認為,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后,糧食價格隨之下降,規模化經營是實現節本增效、增加種糧農民種植收益的一個突破口,可以通過土地適度規模化和服務社會化規模化來實現糧食提質增效,提高農民種糧信心。

  2017年,吉林省德惠市朱城子鎮哈拉哈村種糧大戶周延武種了600畝玉米,他以每斤0.67元賣掉了全部玉米,現在當地玉米已經漲到每斤0.8元以上,他有些后悔賣早了。“現在種地必須經常研究市場行情變化。”周延武說。

  與周延武不同,吉林省榆樹市田豐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陳卓應對市場十分自如。陳卓說,合作社為社員提供耕、種、管、收以及糧食收購等全程“托管”服務,現有社員398戶,托管土地12975畝。合作社與一批糧食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根本不愁糧食的銷路問題。

  當前我國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過程中,小農戶分散經營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經營長期并存。像周延武這樣的種糧大戶可以通過土地規模化經營取得較好的收益。合作社可以通過土地托管降低農資等投入成本和作業費用,幫助農民實現節本增效。陳卓說,這幾年榆樹市大力推廣土地深松、秸稈還田等保護性耕作,如果農民自己耕種,每畝作業成本73元左右,合作社只向社員每畝收取20元保護性耕作費,僅此一項,每畝節約成本53元。合作社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一定規模后,政府就會獎勵合作社一筆保護性耕作補貼。

  稻谷收儲將成下一個重點

  2018年國家將積極穩妥推進糧食收儲制度改革,保護好農民利益將是首要考慮因素

  目前我國玉米庫存仍然較高,稻谷庫存高、壓力大,成為去庫存難點。據了解,2018年國家將積極穩妥推進糧食收儲制度改革,進一步鞏固放大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成果,稻谷收儲政策將成為下一個調整完善的重點。

  其實,早在2015年,國家有關部門在堅持**低收購價政策框架的前提下,不再上調稻谷價格,逆轉了多年來稻谷價格只升不降的趨勢,2016年開始適當調整稻谷、小麥**低收購價水平,既釋放收儲制度改革信號,也為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留出空間。

  保護好農民利益是糧食收儲市場化改革首要考慮的因素。2017年,東北玉米和大豆都實行“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收儲政策,補貼一般按照“誰種誰補貼”原則發放,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由土地流轉人和土地承包人協商分配。這雖然有違“誰種誰補貼”的原則,但也符合當前土地流轉的實際情況。黃漢權認為,糧食收儲制度改革仍然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應該設計更好的制度來保護農民的利益。一定要完善補貼政策,進一步提高補貼政策的指向性和精準性。

  要培育和發展多元糧食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積極引導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構建多元糧食市場主體共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新格局。為了鼓勵企業多購、多加、多銷,國家和東北三省一區對糧食企業特別是玉米加工企業實行加工補貼政策。

  要按照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的要求,樹立優糧優價導向,引導農民盯著市場走、跟著需求走,做到不但產得出、產得優,而且賣得出、賣得好。經過近兩年糧食收儲市場化改革的洗禮,農民對糧食價格波動有了較強的承受能力,逐步擺脫對托市政策的依賴,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

  江西崇仁縣相山鎮山斜村種糧大戶宋國慶2017年種了500畝水稻,其中40畝水稻為優質水稻。在他看來,應抓住改革的機遇,順應市場,及早作出調整。宋國慶2018年計劃將優質水稻種植面積擴大到200畝,未來將全部改種優質水稻。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paper.ce.cn/j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