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男女男精品免费视频网站,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二区

關注微信
小程序

種地實現機械化 古稀老農說變化

作者:魏偉 本站發布時間:2016年09月12日 收藏

  臉龐黝黑,戴著草帽,頂著烈日扛著農具下地干活,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這也許是人們記憶中的農民形象。近日,記者在花生收獲的季節,來到灤南縣司各莊鎮王店村,行走在成片的花生田間,聽著不遠處收割機的轟鳴,感受著這里農業生產的巨大變化。73歲的村民王桂友笑著說:“我家種地已經實現了機械化。”

  中午時分,記者駕車在田間小路行駛。車窗外,秋風蕩過成片的花生田、玉米田,宛如一片綠色的海洋。一些田地里,收割機正在勞作。

  臨近王桂友家的小院,傳來“梆、梆、梆”的聲音。院內,成垛的花生秧堆在一旁,每支秧上都連著沉甸甸的個大飽滿的花生。王桂友的老伴坐在垛旁,攥著一把花生秧在一條粗大的圓木上敲擊,秧上的花生應聲而落,鋪滿地面(圖1)。老人笑著說:“這是院前種的一點花生,留著自家吃。”

  午飯后,記者跟隨王桂友前往一片花生田,遠遠便聽到了收割機的轟鳴。田邊,收割完的花生壟上,花生秧朝著一個方向倒在地上,異常整齊(圖2)。

  駕駛收割機的村民王俊強正在田邊休息。他說,收割機是今年剛添置的。現在,花生收割剛剛開始,就集中在這幾天。眼前這片花生地有5畝左右,不用1個小時就能收完。結束這塊地的收割工作,他還要去另一塊地幫忙收花生。“我家里的也該打了。這幾天活多,擠時間,黑白倒唄。”說完,王俊強發動了收割機。

  王俊強駕駛著收割機,沿著地里的壟以比較快的速度向前推進(圖3)。150米的長壟,不到3分鐘便收割完畢。隨著收割機的推進,生長在地里的花生秧被拔出,并抖落下了根部的泥土,全部朝同一方向置于地上。王桂友說:“這樣更方便晾曬。”

  告別王俊強,記者跟隨王桂友來到他家即將收割的13畝花生田旁。王桂友蹲在田邊,凝視著成片的花生,說起近年來的農耕變遷。

  “現在年輕人都出去了,下地都是用機器,要不年紀大了干不了。”王桂友說。以花生為例,從播種到施肥,再到收獲,現在全都用機器“干活”。“咱們只需要把種子、化肥放到地邊上,其他的全是用機器干,又快又好。”王桂友說。以前,他家的13畝花生,4個人播種需要10天左右,收獲需要七八天?,F在,用收割機不到半天就能干完。

  “雇收割機不是也需要一筆費用嗎?跟以前比是不是支出要多了?”記者問。王桂友說事實并非如此。以前靠人工收花生,要在花生成熟前提前收割,時間長還面臨減產,雇人的話,人工費用也比較高?,F在,收割機的費用每畝地幾十元錢。“里外里差不多,可能還要便宜些。”王桂友說。

  隨后,王桂友又談到了他家的玉米地。他說,玉米的播種、施肥、收割也都是機械化了。去年收玉米時,他有事在外沒有時間,就雇了收割機。“機器把玉米收到一個袋子里,秸稈當時就粉碎了,直接撒到地里變肥料?,F在不是講秸稈還田么。今年的花生田,就是上次秸稈還田的玉米地。花生結的果又大又多,確實好。”王桂友說。“往年的秸稈怎么處理?燒掉?”記者問。“以前都是賣掉。不燒,不衛生也不好燒,現在都用煤氣了。”他說。

  記者從王桂友處了解到,玉米、花生的機械化種植已有七八年了,機械化收割也有三四年了。“只有澆地需要人工,但是水泵的開關可以遙控,我只要把管子放到地里就行了。聽說,有的地方澆地都是滴灌,是自動的。”王桂友說。

  告別鄉村,踏上歸途,視野里依舊是連綿不斷的綠色,不時能看到田間地頭勞作的收割機。

  一趟鄉村行,讓記者感受到這里農業耕作上的巨大變化。機械化生產方式讓當地農民從原來的耕作模式中抽身而出,讓年輕人有更多的精力去追尋夢想,讓老年人有更多的時光去含飴弄孫,享受晚年生活。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szb.huanbohainews.com.cn/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