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新農民研發出國內首臺荸薺采集機
新農民研發出國內首臺荸薺采集機
荸薺的機械化采收,一直是困擾種植戶的一大難題。如今,經過兩年多來的實驗和改進,由我市新農民馬鎖才研發的荸薺采集樣機已經初步定型。
據市農機部門專家介紹,這是國內成功研發的首臺荸薺采集機,有助于推動荸薺生產的機械化進程。18日,馬鎖才就此申報了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
昨天下午,記者在他的田頭見到了這臺荸薺采集機。這是一臺用履帶式聯合收割機改裝的大型機械,上面有旋耕犁、吸水系統、輸送機等組成。為讓記者感受荸薺機收的場景,馬鎖才駕駛著荸薺采集機,進入留有荸薺的一方實驗田內,只見隨著旋耕犁的疾速運行和高壓泵的旋轉,地下的雜草和泥土被打掉,一個個荸薺被沖洗出來,并通過輸送兜進入清洗箱內沖洗、篩選,被采集的荸薺很快就落滿了整個籮筐。
50多歲的馬鎖才是司徒鎮下邳馬甲村人,二十多年前,他大學畢業后跳出了農門,在南京第十四研究所工作,并主持雷達設計。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農村勞動力缺乏,年輕人不愿種田的現狀,讓馬鎖才萌生了回鄉種田、做新農民的念頭。
2013年,他放棄優越的城市生活,通過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不僅組建了稻中道糧食專業合作社,還成立了樂天地家庭農場公司。目前,他的糧食規模化經營面積已達1800余畝。
說起研發荸薺采集機的由來,馬鎖才告訴記者,2014年,他開始種植了80畝荸薺,由于采收一直靠人工作業,通常一畝地要3人協同作業,其中,兩人拿著水槍在前面沖洗,一人在后邊拾撿,
一天只能采收3分地,費力又費時。為此,他一直尋思:糧食生產已實現了全程機械化,荸薺是否也能實現機械采收呢?馬鎖才先是委托農機經銷商幫助購買荸薺采收機,但市場上還沒有這種適用機械。后來,他把人家的采藕機用來采挖荸薺,無奈效率太低只得作罷。馬鎖才不甘心,潛心研究,自己設計了一套荸薺采集機,并找到曾在鄉鎮農具廠做過副廠長的“老農機”陳書金協助其進行研制。陳書金感慨地說:從2014年開始,經過一次次反復實驗和對機械的不斷改進,耗資30余萬元,終于在今年5月使這臺荸薺采集模擬機成功定型,目前,這種機械在國內還沒有過。”據了解,該荸薺采集機一天可采收2畝左右,機械收集率達到90%以上。馬鎖才表示,下一步該機械準備盡快投入生產,以造福各地的荸薺種植大戶。今年他的荸薺種植面積將擴大到400畝。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