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男女男精品免费视频网站,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二区

關注微信
小程序

麥收偏逢連陰雨 今年新麥上市便遇價格“寒冬”

作者:新華網黃艷、姜剛、謝佼 本站發布時間:2016年06月17日 收藏

  啟動托市一星期了,未收一粒新麥,市場收購價幾乎每天跌2分,農民售糧排成長龍……正值小麥上市季節,記者深入川鄂皖等小麥產區采訪發現,收獲季遇到強降雨,供應足需求還不旺,今年新小麥衰運連連。部分產區的新麥品質較差,市場行情持續低迷,開秤價格節節下跌,農民遭遇賣糧“寒冬”。

  啟動托市一星期,未收一粒新麥

  當前,我國小麥已自南向北陸續開秤,自5月31日起在安徽、6月1日起在湖北啟動小麥**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然而,新麥上市以來,多地出現賣糧難:不僅開秤價格節節下跌,市場性收購遇冷,政策性收購也難題重重。

  在安徽產糧大縣定遠,啟動托市一周以來未收一粒小麥。6月7日下午,記者在定遠國家糧食儲備庫西卅店糧站收購點看到,這里掛出了每市斤1.18元的**低保護價,同時將小麥不同等級要求也公示在外,方便售糧農民查看。但每天來這里交售糧食的農民并不多,啟動托市一星期,還沒有交售成功的。

  定遠縣糧食局副局長陳德意說,目前全縣15個托市收購點,都在崗、在位,只要糧食合格就收,不限收、不拒收、不停磅。但到7日下午,該縣15個收購點未收購一粒新麥。“沒有收購進度。”他說,整個行情是近年來較差的。

  湖北托市收購形勢也較嚴峻。中儲糧湖北分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8日,襄陽僅收1.5萬噸,全省僅收3萬噸,大幅低于歷史同期均值。

  小麥市場價格低于去年,不托市的地方“跌跌不休”,市場冷清,而托市的地方市場行情反應平平,漲幅不大,政策的杠桿作用收效甚微。新麥上市后,記者從襄陽了解到,5月下旬新麥價格在0.92元左右,同比下跌12%。

  在我國第六大冬小麥產區四川,由于尚未啟動托市,價格幾乎跌破“底線”。記者在四川廣漢多戶農民家庭看到,他們守著屋子里成堆小麥發愁。年初霜凍造成普遍減產兩成,小麥價格又一路下跌,**近幾天幾乎每天跌2分,一農戶本打算等著漲價交售,結果從每市斤0.92元“等”到了0.84元。

  面對弱行情,偏逢強降雨

  今年新麥上市遇冷原因比較多元化,其中包括供應充足而需求不旺致小麥市場行情低迷。

  今年以來,國家加快糧食去庫存步伐,陳麥拍賣增多,市場供應充足。加之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下游很多面粉企業開工不足。

  雪上加霜的是進口小麥的激增。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3月,中國進口小麥55.63萬噸,同比增加56.07%。進口小麥價格優勢明顯,到岸價均在每噸2000元以下,遠低于國家**低保護價。

  今年冬小麥在抽穗揚花期遭遇了超強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強降雨,致不少地區小麥發生赤霉病等,影響品質。安徽“未收一粒”的主因就是小麥不完善粒超標。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國標三等小麥不完善粒要求在8%以內,但記者在西卅店糧站檢測室看到,農民送的一袋樣品經檢測,不完善粒達26%。

  盡管沒有啟動托市收購,但四川國有糧庫仍然基本主導當地小麥價格。四川廣漢國家糧食儲備庫主任龍德江介紹,麥價大跌主要是受天災影響,今年小麥是10年來品質**差、產量**低的一年。

  在糧倉中抓起一把麥粒,顆粒干癟,廣漢市農業局總農藝師王少華說,這樣的小麥出不了多少粉,儲備之后也沒有多少銷路。

  部分地區托市網點減少,收購收緊從嚴。在湖北,由于多方復雜原因,中儲糧公布的首批托市收購點138個,“比前幾年都少”。

  多地糧食系統的干部都提到,作為收購主體,中儲糧肩上責任重擔,承擔著國家資金、儲糧的風險,同時加大反腐的威懾,其收緊、從嚴的收購把關,間接加劇了今年一些地方的賣糧難。

  種糧收益低,糧農盼解憂

  在定遠縣范崗鄉,記者見到種糧大戶付成海時,他正忙著和員工一道整理收割上來的小麥。付成海去年9月起流轉2200多畝土地,其中1500畝種小麥,到6月7日下午已收600畝左右。

  付成海算了一筆賬:每畝地一年的流轉費520元,半年為260元,加上其他生產成本約400元,總成本接近700元,能收獲小麥700斤-800斤,如果價格低于1元可能就虧本了。

  湖北襄陽宜城市種糧大戶童啟國,去年種了400畝小麥,收了30多萬斤,到5月底賣了28萬多斤,平均價格在1元左右。“因為去年9月土地承包費從400元漲到750元,且要求一次性交5年。今年種小麥不賺反虧。”

  童啟國在去年和今年種糧連遭打擊后,已對種糧失去了希望。如今他四處聯絡想種土豆。他說:“種糧沒有出路了。”

  “我現在**擔心的是賣糧難。”付成海告訴記者,今年能收100萬斤以上,現在才銷售20萬斤,曬場上還堆著20多萬斤,有托市收購庫點的工作人員前來查看,但質量不行就回去了,如果隨行就市,后面價格更不好說。

  針對賣糧嚴峻形勢,受訪人士呼吁,應明確不完善粒指標和檢測標準,防止拒收小麥,化解購銷雙方矛盾。建議國家或省級層面出臺“臨時收儲政策”,把不完善粒指標適當放寬,緩解因質量不達標造成的賣糧難。

  糧食供給側改革重在降成本,穩定農民種糧意愿。基層干部均提到行情不好但種植成本卻有增無減,希望國家加大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的基礎設施、裝備及路橋渠建設的扶持。

  多地干部還提到農業保險在降低風險和減少損失中的作用,但這一政策實際運用并不好。以廣漢為例,每畝交12元保費,其中個人出4元,今年遭災后,每畝賠償不到40元,相對于農民虧損而言杯水車薪,希望完善小麥農業保險制度,提高抗風險能力。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news.anhuinews.com/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