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男女男精品免费视频网站,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二区

關注微信
小程序

秸稈利用,讓更多農民“舍不得燒”

作者:陜西日報 本站發布時間:2016年06月16日 收藏

  又是一年“三夏”農忙時,在農人們豐收的喜悅中,陜西省200多萬畝油菜和1620萬畝小麥已陸續收割。隨之而來的秸稈禁燒,又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也是困擾人們多年的老大難問題。

  陜西省多年來積極探索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的有效途徑,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農機專業合作社,引進先進技術及機具,通過秸稈還田、飼草加工、秸稈收貯等機械化技術的應用,形成了多種行之有效的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模式。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面積達3000萬畝,利用率80%以上。

  政府重視,在政策扶持上下工夫

  去年三夏,西安市連續7年實現夏季秸稈禁燒“零火點”。為了實現8年“零焚燒”,日前,西安市政府專門就“三夏”和秸稈綜合利用、秸稈禁燒工作做了動員部署。

  據了解,西安市堅持成立以市長為組長的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領導小組。把秸稈利用與禁燒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考核,把任務和責任落實到縣、鄉、村、組,采取行政推動、法律約束、技術疏導的辦法,增加秸稈附加值,使農民慢慢從被動“不敢燒”變為主動“不愿燒”和“舍不得燒”。

  面對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的難題,省政府明確提出“綜合統籌,板塊推進,面上示范,整體提升”思路,以及還關中一片藍天的總體目標,并印發了“治污降霾·保衛藍天”2016年工作方案,把秸稈綜合利用,作為保護大氣環境的一項重要舉措。

  省農機局局長何存貴指出,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是保護生態環境,培肥地力,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從2013年起,陜西省利用4年時間,通過調研制定扶持政策,解決了秸稈綜合利用機械性能單一、購置成本高、作業費高、農戶使用積極性低等問題,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經營主體通過產業化運作方式有效利用農作物秸稈。

  省財政每年拿出2000萬元,作為秸稈綜合利用專項資金,主要用于示范田建設、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合作社建設、新技術新機具引進及演示宣傳培訓,示范田內通過作業補助等形式,實現了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率100%。從2013年起,陜西省調整農機補貼政策,對秸稈粉碎還田機、秸稈飼草加工機械、秸稈撿拾打捆機等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實行敞開補貼,進一步激活了農民購置秸稈綜合利用機械的熱情。

  多技并舉,在利用途徑上下工夫

  有句話說得好:廢物只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往年被一燒了之的小麥秸稈,在今年“三夏”中竟成了企業花錢收購、農戶搶著還田的“搶手貨”。

  6月5日,乾縣農民張建設,剛剛收割完小麥,就找來機械撿拾沒有粉碎的秸稈。他告訴記者,與以往一把火燒了相比,秸稈撿拾雖然多了一道工序,但每畝卻多出二三十塊錢的收益。

  三夏開始前,乾縣恒泰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學鋒,就不斷地接到一些種糧大戶打來的電話,要跟他簽訂秸稈撿拾合同。“集中收獲那幾天,機子都不夠用。”他告訴記者,撿拾的秸稈主要賣給一些養殖企業、蘑菇種植大戶和板材制造企業,由于秸稈的用途越來越多,這幾年的收購價格也不斷上漲。現在每噸優質秸稈收購價已經達到六七百元。

  針對不同利用方式,陜西省還引進推廣了一大批先進適用的新機具和新技術,如,帶狀旋耕施肥播種機、防纏繞播種機等,成功解決了免耕播種機在秸稈覆蓋地作業中通過性差等問題。積極推廣聯合收割機配帶秸稈切碎裝置,解決了小麥收割后秸稈均勻鋪撒問題。積極推廣小麥秸稈撿拾打捆技術,引進小麥聯合收獲機加裝秸稈打捆裝置,以“公司+基地+農戶”運作方式,進行小麥秸稈田間利用和打捆收集利用。

  “每年三夏時,農民忙著收麥子,我們則忙著收秸稈。”大荔縣陜西瑛基量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經理劉永紅說,農作物秸稈是該公司的主要原料,各種農作物秸稈進入生產線設備后,通過循環用水高溫燃燒,生產出來的就是工業燃油和炭粉。

  除了還田作肥料利用外,陜西省還努力做好秸稈離田利用的文章。漢中市勉縣等地的稻草編織產業化運作模式非常成功,例如,該縣定軍山草制品專業合作社,農民將稻草編織,做成草簾、草支墊等草制品售往外地,產品供不應求。近年來,已累計收購加工稻草20余萬噸。安康市漢陰縣和咸陽市秦都區等地,則把小麥等農作物秸稈經過機械化粉碎后,制成食用菌基料,種植杏鮑菇和蘑菇,形成特色產業,拉長了秸稈利用的產業鏈。楊凌示范區則引進合資企業,開展農作物秸稈板材加工,把秸稈的身價又提高了一大截。

  市場運作,在實施效果上下工夫

  “目前看來,渭南市秸稈綜合利用情況開局良好。大多數區縣推廣秸稈還田已經深入人心。”6月3日,正在臨渭區地頭察看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情況的省農機局“三夏”督導組,對渭南市秸稈綜合利用情況表示滿意。

  今年,渭南市結合“三夏”天氣特點,適時采用小麥摟捎機收+(麥稈割倒、摟草、撿拾打捆)+運貯的合作社企業化運作模式,麥稈割倒、摟草、撿拾打捆一氣呵成,小麥秸稈充分利用,既有利于下茬作物播種,又增加了農民收入。據了解,每噸小麥可增加農民純收入100元至200元。

  陜西省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去年陜西省共24萬臺秸稈綜合利用機械投入“三夏”、“三秋”生產,既可季節性吸收大量勞動力,又可為種糧農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使60多萬農民收種季節直接從事1700萬畝機械作業,年加工秸稈飼草能力達到1000萬噸,為農民增加收入10億元以上。

  同時,秸稈綜合利用增加了土壤肥力。去年全省玉米硬茬播種、旋耕施肥播種、秸稈還田1700萬畝,使1000多萬噸秸稈直接還田,相當于施入氮、磷、鉀肥料110萬噸,有效地減少了化肥投入。另外,秸稈綜合利用有效地減少了廢氣排放,全省3000萬畝小麥、玉米、水稻秸稈,通過機械化科學合理利用,每年可減少大約30億立方米廢氣排放。

  秸稈綜合利用還促進了陜西省畜牧業發展。通過機械加工,全省每年可生產1000萬噸飼草,可滿足100萬頭牛飼草用量,相當于節約糧食110萬噸。秸稈綜合利用還節約了生物質資源,小麥、水稻、油菜等秸稈作為工業原料,生產板材、秸稈發電,保護了森林資源,實現了資源利用**大化。

  據悉,今年陜西省確定了65個農作物秸稈利用重點區和禁燒區,力爭全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1%。通過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從源頭上遏制秸稈焚燒現象,讓陜西農作物秸稈有了新出路。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www.sxnj.cn/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