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京津冀協同發展 合力打造“中國農業硅谷”
京津冀協同發展 合力打造“中國農業硅谷”
原標題:[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地合力打造“中國農業硅谷”
導語:近日,由中國農業大學牽頭,聯合京津冀科技創新創業主體創建的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研究院在涿州市掛牌成立。研究院將共同創建“一平臺四基地”,引領全國現代農業創新發展。
資料圖。圖片來源網絡
【技術支持】
京津冀三地合力打造“中國農業硅谷”
5月7日,北京農科城涿州農業科技成果創新示范園建設暨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研究院發起研討會在中國農業大學涿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舉行,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門、農業高校院所和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代表百余人出席會議,共同見證北京農科城涿州農業科技成果示范園建設正式啟動和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研究院誕生。
京津冀三地將以此為依托,進一步匯聚整合跨地域、跨部門、跨學科的農業科技資源,建設多家共建、共管、共用、共享的科技創新和服務平臺,合力打造“中國農業硅谷”。
三地共建農業創新“一平臺四基地”
三地科研創新主體,將瞄準國際種業高端,重點開展玉米、小麥、大豆、馬鈴薯、蔬菜等種業創新研究與品種選育、轉化和示范等工作,將商業育種與科研育種進行有機結合,搭建“吸引集聚—展示推廣—服務創新”的現代優勢種業產業鏈模式,形成輻射全國的種業科技創新平臺。
同時,面向現代農業科技前沿,以創新驅動為核心,建設京津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農業協同創新基地。以京津冀、環首都現代農業研究為特色,培育孵化一批農業高新技術企業、農業高新技術孵化器和高新農業產業集群,建成農業高新技術企業成長的基地。突破京津冀生物種業、食品安全、高端設施、智能裝備、農業大數據等領域的共性關鍵技術,加快研發并轉化現代農業產業綠色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和農業產業鏈重大創新成果,建成成果輻射的基地。以問題、產業和市場為導向,以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推動環首都農業科技示范帶關聯區縣的產業扶貧和精準扶貧,建成精準幫扶基地。
資料圖。圖片來源網絡
【專業主持】
北京農科城已成為國家“一城兩區百園”農業科技同創新體系的龍頭
自2010年科技部、農業部和北京市共同啟動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建設以來,北京農科城已初步成為全國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和現代農業產業鏈創業服務中心,并成為國家“一城兩區百園”農業科技協同創新體系的龍頭。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介紹,中國農業大學積極參與北京農科城建設,踐行現代服務業引領現代農業理念,成立了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緊密對接農科城的創新需求,開展農業科技成果的孵化和落地。農大3號、農大5號蛋雞、設施草莓蔬菜等科技成果產生了很大影響,也培育了一批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形成了教授工作站、科技小院等社會服務新模式。
北京農科城涿州農業科技成果示范園建設啟動后,涿州園區作為北京農科城科技資源和成果在京津冀進行集成創新、轉化應用和輻射推廣的空間載體,將充分發揮首都經濟圈、京津冀都市圈、京津保“黃金三角區”的地域優勢,高效整合北京農科城的創新資源優勢和河北涿州的區域優勢、產業優勢,打造農業科技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產業融合發展的重點承接區域,將成為承接北京科技創新成果示范轉化的橋頭堡,實現三地農業創新資源互聯互通、合作共享。
十余家科研單位共同建立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研究院
另據記者了解,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研究院由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等10余家單位共同發起建立。
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研究院將發揮示范園項目、團隊和空間載體優勢,著力北京農科城先進科技成果的集成創新、轉化應用和輻射推廣,輸出北京創新資源,打造首都農業科技人才集聚、科研功能疏解、科技成果示范轉化的重點承接區域,實現三地農業創新資源互聯互通、合作共享,服務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圍繞生物種業創新、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重大設施、循環農業創新、設施園藝創新等八大研究領域,重點建設能夠促進創新資源、創新團隊、創新政策高效整合的農業科技協同創新平臺。
北京農科城領導小組秘書長、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指出,北京農科城涿州園和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研究院建設,是探索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的一項重要舉措,將集成資本、技術、信息、人才等現代農業創新和服務要素,打造農業“高精尖”產業,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資料圖。圖片來源網絡
【政策支持】
八部門聯合印發《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規劃(2016-2020年)》
近日,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規劃(2016-2020年)》,為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提供了一副“大棋盤”。京津冀一體化區域內,農業是關鍵產業。在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徹底扭轉原有“各自為政”的農業發展態勢,統籌構建現代農業發展框架,利用相互優勢資源,充分發揮京津冀三區農業獨特的經濟效益,促進農業形成強大合力,共同實現農業產業的良性競爭與合作,既能保障京津冀都市群日益增加的生態農產品需求,提供更好的生態環境,滿足市民休閑、教育、體驗等多樣化需求,又能大幅增加京津冀地區農民收入,為京津冀農村貧困地區脫貧奔小康打下堅實基礎。
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具備良好的現實條件,從要素稟賦看,京、津兩城人才、科技、信息、資金等要素相對密集,而河北省各地區土地、勞動力等資源相對充裕,且各自在其資源稟賦基礎上形成了較為穩定的農業類型。在此基礎上,通過市場機制交換各類生產要素,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可打造更多類型的新業態,在發展中將為三地居民帶來更大的福利和產業利益;從產業布局看,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京津冀各大市域以不同的現代農業類型形成不同的增長極,點與點之間由于經濟聯系的加強,形成軸線,由點到軸,由軸帶面,可在整合全區域資源基礎上形成各具特色、協同共生的農業產業體系。
每年支持10項左右產學研合作項目
據悉,河北省政府分別于2002年和2015年兩次與中國農大簽署省校共建合作協議,明確將涿州園區定位為環首都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帶的龍頭,打造世界**流“農業硅谷”。此外,中國農大與天津市政府簽署了省校合作協議,每年支持10項左右產學研合作項目。
占地21600畝的中國農業大學涿州基地位于河北省涿州市東城坊鎮,處于北京農科城與河北環首都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帶融合發展的核心地帶,目前有10多個國家級農業高新示范項目落戶,近10家創新型企業入駐。
【新聞多一點】
下好這盤“大棋”事關京津冀一體化和京津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順利推進,要確保每一顆“棋子”服務于核心目標,則需要從京津冀地區發展戰略著眼,從京津冀現代農業發展**迫切的協同點著手,率先實現四大突破,進而帶動京津冀地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的全面推進。
首先,要實現農業發展“多規合一”新突破。當前,京津冀三區農業規劃中,存在嚴重的重疊現象,幾乎各個區都基于自身發展的需要提出“發展軸帶”,這種農業空間規劃布局難以形成合理的區域分工,因此,京津冀三區要在《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統一指導下,編制契合本區實際的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同時要建立功能互補、相互協調的空間規劃體系,實現與三區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其他涉農規劃的有序銜接。
其次,要實現休閑農業旅游協同發展新突破。近年來,京津冀地區休閑農業旅游發展態勢良好,北京地區居民對周邊休閑農業旅游的需求日趨旺盛,天津地處九河下梢,山、水、河、湖、海、濕地齊全,河北省地貌多樣,農業生產類型多樣,鄉村民俗風情多彩,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資源得天獨厚,但目前旅游產品單一,難以滿足京津地區市民多樣化需求。因此,京津冀三區休閑農業旅游區應重點把握京津地區市民需求,統籌布局,特色布點,錯位發展,推行“一區一品”、“一園一景”,逐步完善休閑農業旅游管理制度,實現京津冀區域休閑農業旅游一體化。
再次,要實現“菜籃子”工程建設協同發展新突破。京津地區在耕地資源約束下,每年有約70%的菜籃子產品缺口,農產品價格也因此而居高不下,今年3月份北京“菜籃子”平均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54.77%。然而,河北省則在耕地資源方面優勢明顯,集中了高原、山區、平原等七大地貌,農產品豐富多樣,但每年對北京的供給卻不到25%,且農產品“賣難”還時有發生,“菜貴傷民”和“菜賤傷農”形成鮮明對比。因此,京津地區可在周邊河北地區指定若干大規模菜籃子產地,指定菜籃子產品,推進菜籃子產地“大型化”,并對指定產地的重點且易波動的菜籃子產品采取“市場+補貼”方式,設定價格波動區間。當市場價格跌破區間時,對生產者進行補貼,補貼要與基地生產常年供應量掛鉤,并保證優先供應北京市場。同時,依托產地建立“菜籃子”產品儲備基地,當價格上漲時,緊急調配耐儲存的“菜籃子”產品投放到市場來穩定價格和保障供給。
**后,要實現農業科技研發示范建設協同發展新突破?,F代農業發展的關鍵在于農業科技,針對河北地區農業生產率相對較低的現狀,河北省各級政府、園區、企業可依托相關項目平臺,結合河北農業需求導向,與京津地區國內頂**的科研院所開展合作研究,創新供給,加快成果轉化落地,進而發揮示范帶動效應,支撐京津冀區域現代農業調結構、轉方式。
(據河北日報、中國經濟網、中國科學報等綜合)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