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曹縣:農作物秸稈機械化還田利用情況分析
曹縣:農作物秸稈機械化還田利用情況分析
一、秸稈機械化還田利用情況
農作物秸稈主要指小麥秸稈和玉米秸稈。曹縣是一個農業大縣,2013年小麥種植面積153萬畝,玉米種植面積138萬畝,小麥秸桿年產量在110萬噸以上,玉米秸稈年產量200萬噸以上。為減少作物秸稈資源浪費,避免秸稈田間焚燒給社會造成危害,曹縣農機局高度重視,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采取得力措施,大力推廣實施“農作物秸稈機械化還田”、“保護性耕作機械化”、“秸稈青貯機械化”等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截止2013年底,小麥秸桿粉碎還田機2260臺,玉米秸稈還田機3400臺,鍘草機500臺。2013年實現小麥秸桿粉碎還田120萬畝,玉米秸稈粉碎還田110萬畝,玉米秸稈飼料青貯13萬畝,有效遏制了秸稈焚燒現象。小麥機收直接還田率93%,撿拾打捆回收用于工業原料或發電的不足5%;綜合有效利用率達98%,玉米秸稈粉碎還田率直升到92%以上,飼料青貯約占2.5%,集中堆放等其他用途約占4%;綜合有效利用率達95%,使我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存在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發展不平衡。個別鄉鎮、基層干部重視程度不夠,認識不到位,對秸稈還田工作存在畏難發愁情緒,沒有真正從思想上把這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有的基層干部群眾對秸稈的潛在價值以及就地焚燒的危害性認識不足,習慣把主要精力放在“堵”上,忽視了機收還田主渠道和積極開展多元化高效利用這些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疏”的渠道。
(二)宣傳不力,氛圍不濃。個別鄉鎮對機械化收獲秸稈粉碎還田技術和秸稈禁燒工作宣傳力度不夠,輿論氛圍不濃。
另外,農機農藝融合措施宣傳跟不上,導致相當一部分農民還沒有長期的效益觀念,受傳統耕作方式影響,還是停留在“衛生田”、不麻煩、小麥出苗又齊又好看的傳統小農意識上;個別農戶即使還了田,擔心秸稈還田后影響小麥出苗,又將粉碎的玉米秸稈清理到地頭,造成了極大浪費和隱患。
(三)部分地塊作業質量差,影響農民用機積極性。受地塊、機械性能、操作技能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塊作業質量還不能完全達到要求;少數機手在利益驅動下,一味追求作業速度,造成了還田機離地間隙大,導致秸稈粉碎不夠細、玉米茬留的高,降低還田質量,挫傷農民用機積極性。
(四)費用大、作業費低。農機作業駕駛員工資、油料費、維修費等較高,作業費偏低,且國產機械普遍存在性能不穩定現象,導致農民投資回收慢,甚至收不上來,以致于跨區作業“客機”引的來留不住,本地機械自動流到作業費較高的區域作業。
三、對策及建議
(一)強化領導,落實責任。加快確立以普及機收秸稈粉碎還田為主的總體工作思路。必須進一步提高認識,堅持疏堵并舉,標本兼治,在確定機收粉碎還田主體思路的基礎上,逐步實現秸稈利用工作的三個轉變,即由以堵為主向疏堵并重轉變,由以行政推動為主向市場調節為主轉變,由以焚燒和傳統利用方式向多元化高效化利用方式轉變。實行包片包干負責制,建立健全秸稈禁燒獎懲制度,對工作成效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落實不力、造成嚴重后果的相關責任人給予行政問責。
(二)加大宣傳,提高認識。加大宣傳工作力度,切實提高廣大農民對秸稈還田綜合利用工作的認識。采取開辟報紙、電視專欄、懸掛宣傳條幅、張貼宣傳標語,召開現場演示會等多種有效形式向農民廣泛宣傳焚燒秸稈給環境和土壤帶來的嚴重危害及秸稈還田產生的顯著效益,特別是大力宣傳玉米秸稈機械還田在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避免污染環境和影響交通等方面所帶來的生態和經濟效益,切實提高農民對秸稈還田的認識,充分調動農民進行秸稈還田的自覺性,形成秸稈還田的良好氛圍。
(三)強化補貼力度,優先補貼玉米收獲秸稈還田機械。在實施國家農機購置補貼工作中,凡是農民群眾申請購買玉米聯合收獲機、秸稈還田機械的,農機部門一律按照“應補盡補”的原則,優先保障農民申請購買玉米聯合收獲機、秸稈還田機械的需求。
(四)保證作業質量。開展農機化技術培訓,提高農機手駕駛操作技能;層層召開現場會、機具演示會,擴大示范效果,提高農民應用玉米機收秸稈還田技術的積極性;積極引導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開展玉米機收—秸稈還田—免耕播種“一條龍”作業以及合同作業、連片作業,提高機械利用率,擴大作業面積;及時發布機械供需信息,保證市內外機械合理流動;三秋期間,組織農機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機具搶修、供需協調等服務,指導機手規范作業。同時,加強農機作業質量檢查,保障作業質量。
(五)狠抓還田機械落實。突擊抓好大中型拖拉機配套秸稈還田機,配足機臺數量,確保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作業需求。同時作業前期做好機具的檢修與發放關,杜絕不合格機具流入作業市場。作業期間,縣農機局將安排專人對作業機械進行巡查監督,把好秸稈還田質量關。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