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男女男精品免费视频网站,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二区

關注微信
小程序

“稻客”入川 書寫財富故事

作者: 本站發布時間:2013年09月03日 收藏

 

  又是一年稻熟時。我省各水稻主產區迎來一群熟悉的陌生人——“稻客”。他們猶如候鳥,年復一年,過兩湖,下江淮,**后到達終點東北平原。對于大部分“稻客”而言,四川是他們一年征程的起點。他們的存在,緩解了秋收時節時間緊、農村人手不足的困境,提高了農業機械化水平。“稻客”入川,帶來了什么?

  機器入川不適應小田塊

  從湖北荊門到四川隆昌,相距970公里。對于鄧遠超而言,這一路長途奔波,帶來的是10萬元左右的收入。

  8月23日,中午11時,氣溫34°C,隆昌縣圣燈鎮三臺村外的現代農業示范基地,3臺安裝了防陷履帶的藍色收割機正在稻田里忙碌。“要得,就240元一畝嘛!”鄧遠超一邊用毛巾擦汗,一邊用隆昌方言和當地農戶討價還價。

  “哈哈,他是‘嫁’到荊門的隆昌人。”隆昌縣農機局管理股股長楊華軍介紹,鄧遠超,32歲,隆昌縣龍市鎮大營村九組人。不過,早在7年前,他有了湖北省荊門市的戶口。2005年,鄧遠超前往荊門打工。在那里,他認識了現在的妻子,后把家安在了荊門。

  在荊門,他第一次見識到了農機的重要性。“2006年,岳父家承包的300多畝田里種植的全是稻子,三臺聯合收割機三天就完工了。”

  在岳父影響下,他逐漸成了一名“稻客”。2009年,鄧遠超以23萬元的價格購置了屬于自己的第**臺水稻聯合收割機。隨后,陸續購進了各式收割機6臺。

  由于荊門地區水稻機收競爭日趨激烈,他把目光瞄準了老家隆昌。不過,2010年,他帶著6臺收割機第一次回到故鄉做“稻客”,卻并不成功。“車手習慣了在江漢平原和江淮地區的大田塊收割,對這種小田塊不適應。”

  隆昌多數稻田泥腳較深,收割機很容易陷進去,“找挖掘機拖,一次花費就是1800元。”

  那一年,鄧遠超和車隊在隆昌只待了五天左右,總共收割了1000多畝水稻,每畝毛利70元左右。除去開支,沒有盈利,“光收割機就陷進去七八次,將近一萬六千元打了水漂。”

  新裝備專攻丘陵地形

  回到荊門后,鄧遠超重新購進了性能更加先進,且更能適應丘陵地區的久保田688型等收割機,并花費數萬元給大型收割機安了防陷泥的履帶,還對所有的車手做了駕駛技術和機械維修培訓。

  2011年8月初,鄧遠超帶著8臺收割機在隆昌忙了7天,收割水稻2000多畝。這一次,成功了。他的賬本上記錄了這次返鄉之旅:每天收割水稻300畝左右,機收費200元/畝,總收入60000元;每畝耗油30元左右,一天約10000元;8位駕駛員日工資合計1600元,“刨除機械磨損和其他開銷,一天能盈利15000元左右。”

  近年來,油價和用工成本不斷攀升,水稻機收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據省農業廳統計,今年我省水稻機收利潤為50元/畝。

  今年7月幾場大雨,隆昌水稻出現倒伏現象。楊華軍表示,“這讓水稻機收十分麻煩。”

  鄧遠超早有準備。今年他帶來的新型收割機性能先進,9臺收割機能節省18個勤雜工。按照目前的行情,18個勤雜工日工資3600元。“收倒伏水稻也沒得問題。”倒伏水稻收割價格已經漲到400元/畝,利潤110元。

  截至8月24日,鄧遠超帶著9臺收割機在隆昌縣收割水稻2500多畝,“算下來,利潤跟去年差不多,也是10萬元左右。”考慮到油價和勞動力成本上升,鄧遠超很滿意了,“明年還要來,哈哈,以后就常駐隆昌了。”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www.huaxia.com/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