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男女男精品免费视频网站,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二区

關注微信
小程序

對改進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的幾點思考

作者:福建省農業機械管理局 高咸周 本站發布時間:2012年08月27日 收藏

一、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有力促進了我省農機化發展

  “十一五”以來,我省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這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實施,有力推進了我省農機化進程,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1.國家投入逐年加大,農民購機熱情高漲。2006年至2011年,我省共使用購機補貼資金達10.09億元(其中中央資金8.47億元,省級資金1.62億元),拉動農民購機投入近18億元,購買各類農機具共53.9萬臺(套),受益農戶達30多萬戶。

  2.農機裝備總量較快增長,農機結構逐步改善。2011年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1250萬千瓦,比2005年增長25%。糧食生產主要機械在數量上和質量上有了大的飛躍,六年間大中型拖拉機增長1.12倍;水稻插秧機增長105倍;聯合收割機增長3.2倍。

  3.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農機化作業領域不斷拓寬。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30.95%,比2005年提高16個百分點。農機化作業領域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由大田農業向設施農業、由種植業向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延伸。

  4.拉動本省農機工業發展,產品結構不斷優化。2007年全省僅有二家農機企業進入購機補貼目錄,2012年有146家企業進入我省補貼一覽表,占進入全省補貼一覽表企業的17.8%。近兩年本省企業使用中央資金均在40%以上,有力支持了本省農機企業的發展。2011年全省農機工業產值比上年增長40%。我省農機企業根據本省農業發展的需求,不斷研發適合我省特色優勢產業所需的農機產品,促進了我省農機化協調發展。

  5.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近年來我省各地大力加強現代農業建設,在各種類型的現代農業中,無不有農機裝備的身影。廣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已嘗到農業機械裝備在建設現代農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農業機械的推廣使用,極大解放了農村勞動力,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全省新增的農機具每年可為農民節本增收30億元以上。

二、改進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的幾點思考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不同于其他農業補貼政策,具有兩個選擇性(即補貼對象的選擇和補貼產品的選擇),補貼資金規模也無法滿足農民的需求。隨著購機補貼資金規模逐年增加,補貼產品種類越來越廣,涉及的企業、經銷商和農戶越來越多,選擇性政策的運行機制和實施過程中一些深層次矛盾問題也不斷暴露,有的還相當嚴重,涉嫌違法犯罪。因此,有必要對政策的運行機制和關鍵環節進行改進完善。根據我省的情況,可以考慮從以下方面進行探索。

  1.依法公正確定補貼對象。現行的購機補貼指導意見規定,享受補貼的對象是農牧漁民、農場(林場)職工、直接從事農機作業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按照《農業法》規定,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是指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國有農業企業和其他農業企業。《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規定,中央財政、省級財政應當分別安排專項資金,對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國家支持推廣的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給予補貼。但在實際執行中,由于補貼資金規模有限等原因,農業企業還不能享受到購機補貼政策。這與法律的規定存在偏差,農業企業對此反映較強烈。為了享受國家購機補貼政策,一些農業企業近年來紛紛注冊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名義申請補貼,而實際受益的并非農民。在國家補貼資金規模暫時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優先保證農民的購機補貼是必須的。如何做到既合理又合法,是否作以下考慮:一是允許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納入補貼對象,二是劃出一定的補貼指標用于農業企業,以兼顧各方需求。同時還能有效借助農業企業在規模、人才、技術、資金、管理、營銷、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

  2.合理確定補貼機具。我省實施購機補貼政策以來,補貼機具的范圍逐年擴大,從2006年的四大類6種機具擴大到2011年的12大類37小類102個品目4300多款產品,基本涵蓋了農林牧漁生產的各類機械設備。2012年在總結經驗、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調整為12大類27小類76個品目5900多款產品。部分無市場需求、不易監管以及補貼額太低的機具退出補貼目錄,這也符合調整和優化農機裝備結構的需求,突出了重點和政策導向。在實踐中,各地對補貼機具的反映不一,有的認為目前的補貼范圍仍太大,要繼續“瘦身”;有的則認為范圍不夠,要增加,以滿足各類農民的需求。一味增加補貼機具種類,滿足所有農民的需求,既無必要也不可能。今后在確定補貼機具和省自選品目時,仍應優先保證糧食生產的需要,尤其是關鍵和薄弱環節的機具。同時要重點考慮我省發展特色農業、高效農業所需的機具,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此外,要讓更多先進適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服務到位的本省農機產品進入補貼目錄,促進我省農機工業的發展。

  3.科學確定補貼標準。確定適當的購機補貼比例是保障購機補貼政策有效發揮扶持、引導作用的前提。現行政策規定,通用類農機產品補貼額由農業部確定,非通用類產品補貼額由各省自行確定,且補貼額不得超過本省近三年市場平均銷售價的30%。各省對重點推廣和薄弱環節的機具還可以實行省級累加補貼。我省實施購機補貼政策以來,對輪式拖拉機、插秧機、聯合收割機等可有效提升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的部分機具實行5一30%不等的累加補貼。近年來還對臺灣組裝生產和引進技術落地生產的部分機具給予5一15%的累加補貼。從總體來看,補貼標準基本合理,受到農民的認可。但存在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是,農機產品一旦列入補貼就漲價,有的產品價格嚴重虛高(特別是一些新產品),部分抵消了政策扶持的效應。同時累加補貼較高的產品易發生跨省倒賣的行為。如何科學確定補貼標準是擺在省農機化主管部門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這就要求省農機化主管部門加強市場價格信息采集,組織專家評審,盡可能做到科學合理。對省級累加補貼,應該更具有鮮明的扶持導向。除了對實行累加補貼的機具每年進行適當調整外(調整趨勢是調減機具種類,調低累加補貼額),享受累加補貼的對象也應相應調整。從發展現代農業“六化”的要求出發,可以考慮僅對農民(農機)專業合作社購買部分農機具給予累加補貼,以充分發揮農機具的利用率,促進專業合作社發展得更好更快,同時也便于監管。

  4.簡化補貼程序。由于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不是普惠制,且列入補貼的農機具種類繁多等原因,目前各項涉農補貼中數農機購置補貼程序**為繁瑣。從申請補貼指標、公示、辦理指標確認書、購機、核實、建檔到資金結算撥付等,大大小小的手續多達十幾項,涉及到農民、農機管理部門,財政部門、農機企業、經銷商,有牌證管理的機具還涉及到農機監理部門。農民辦理購機補貼手續有的要在上述部門間奔波多次,數天時間才能完成。對此廣大農民頗有微辭,基層農機部門也感到工作任務重,責任大,工作效率不高。規范農機購置補貼操作程序是落實好購機補貼政策的重要環節,各級各有關部門不得隨意簡化變通,否則非出問題不可。如何做到既要規范操作,又要便民利民,這是一對矛盾。近年來我省農機部門為此開展認真調研,積極探索。今年我省在認真貫徹執行農財兩部規定的前提下推出十項便民措施,受到農民和基層農機部門的歡迎。今后在上級政策允許的情況下還應進一步簡化程序,更加便捷高效。應當看到,真正做到讓農民滿意的簡化程序,必須與相關的改革創新相配套銜接,協調推進才行。

  5.改進兌付方式。多年來,農機購置補貼均實行差價購機,即農民購買補貼產品時只支付補貼后的差價直接享受補貼,補貼資金由省級財政部門與生產企業或經銷商結算。差價購機的**大好處是減少農民購機成本,特別是對價格較高的大型機具。但是差價購機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如操作環節多,資金使用慢,農民不像其他農業補貼一樣直接感受到政府的補貼,同時基層農機部門與企業、經銷商之間存在尋租空間等。如何改進完善政策,農財兩部也在鼓勵有條件的省份開展創新試點。江蘇、湖南、浙江等省今年在改進兌付方式上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如全價購機后憑發票領取補貼、部分機具放開申請,滿足農民需求、將結算層級下放等。這些改革的好處主要是農民可直接得到政府補貼、在選擇經銷商時有更多自主權、不耽誤農時季節、減少企業或經銷商資金墊付壓力等。其主要弊端是增加農民購機成本,若兌現補貼不及時會引起農民不滿,已購機但享受不到補貼的農民也會有意見,核實機具會增加基層農機部門的工作量等。作為福建省,農民收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且購買的機具以中小型為主,可以在放開部分機具滿足農民需求、全價購機和下放結算層級上進行創新。如對水稻插秧機(前提是有與之相配套的育秧規模)、部分安裝類機具放開申請、農民全價購機后憑發票直接兌現補貼(指有申請到補貼指標的農民)、下放資金結算層級到市級或縣級。改革創新要因勢利導,趨利避害,穩妥推進。為解決農民購買大型農機具的融資問題,農商銀行、郵儲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要為購機戶提供信貸服務,農民可以符合法律規定的大型農機裝備、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等財產申請抵(質)押貸款,也可開展聯戶聯保。我省建陽、尤溪等縣(市)部分農機專業合作社在當地農商銀行的支持下開展以大型農機具抵押、聯戶聯保等形式的貸款,基本解決了購機貸款難題,值得各地借鑒。下放結算層級可加快資金使用進度,省級主管部門可騰出更多時間加強調研、督導。

  6.加強廉政風險防控。由于購機補貼政策的特殊性,給各級農機部門帶來了廉政風險。對于省級農機主管部門,廉政風險主要表現在制定省支持推廣目錄、確定非通用類機具補貼額和補貼指標分配等方面;縣級農機主管部門的廉政風險主要表現為具體補貼對象的確定、補貼指標的安排和機具核定等方面。因此,抓好廉政風險防控工作是各級農機部門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十分緊迫的任務。從完善制度、改進工作方式方法上,應著重考慮制度設定上如何盡可能減少“尋租”的空間。省級農機主管部門在編制支持推廣目錄時應發布申報指南,公開申報范圍、申報條件和評審程序,建立專家庫,組織專家評審,采用網絡申報評審系統,實現申報、評審全程記錄和監控,評審結果公示等;在確定非通用類機具補貼額時應組織專家科學制定分類分檔標準,征求社會意見并按程序發布,合理測算補貼額并將結果向社會公布,征求企業意見;在分配補貼指標時采用因素法,綜合考慮各地農業資源、生產規模、農機化發展重點及需求等客觀因素,做到公平合理分配補貼資金。縣級要在當地政府領導下,成立購機補貼工作領導小組,認真制定補貼工作方案,將省里的方案具體化,并通過各種形式廣為宣傳。公開是**好的“防腐劑”,按規定需要公開的事項必須全部公開,做到“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防止“暗箱操作”。縣級農機部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切實負起責任,嚴格按規定做好各環節工作,不能因工作不到位影響政策的落實。縣級農機部門普遍存在人手少,工作量大、工作經費不足等具體問題,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在充實隊伍、改善工作條件,提供保障措施等方面積極創造條件,以便讓農機購置補貼這項強農惠農政策得到更好的落實,真正收到農民得實惠、企業得發展、政府得民心的效果。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pdcphi.com/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