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解密國務院促進農機行業發展《方案》出臺前后
解密國務院促進農機行業發展《方案》出臺前后
2010年7月5日,在歷史發展的洪流中,僅是平凡的一瞬。然而,對于農機行業來說,卻是一個非比尋常的日子。這一天,國務院以國發〔2010〕22號文件公布了《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這是一份著眼未來的農機‘新政’。改革開放30多年來,以國務院名義給農機工業發文件,這還是首次,也是國務院對國民經濟中一個三類小行業單獨行文,其意義是歷史性的。”曾經參與《意見》起草的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的負責人,在電話里不無激動的向記者講述了《意見》出臺的前后。
“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充分發揮了聯系政府與企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中國農機工業協會作為農機企業的代表,就是要積極反映企業訴求,爭取國家有更多的政策支持農機工業發展,把為企業、行業服務的水平推上更高一個層次。”協會領導向記者表達了文件起草的出發點。
成稿過程歷盡曲折
《意見》從調研報告,到初稿和修改稿,**終形成送審稿到國務院正式發布,經歷了2年多的時間。其間,幾易牽頭單位,多次調研,數次修改。
2007年12月,也是國家大規模實施農機購置補貼的第1個年末,根據農機行業發展現狀及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暴露出的問題,農機行業12位專家、學者以報告的形式,向國務院遞交了一封信。
根據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洪暹國回憶,當時提交的報告題為《關于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建議》提交不久,溫家寶總理、回良玉副總理分別對《建議》做出批示,要求“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批示將《建議》沒有提到的農機工業,作為新的內容,提到“促進”之列。“我們就根據總理的批示,將批示內容作為報告的標題。”洪暹國說。
據此,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農業部、財政部、科技部、水利部、稅務總局、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等部門,共同制定了工作方案,組成了工作組,小組的工作目標,就是形成**終的《意見》。
“此時,工業和信息化部尚未成立。”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洪暹國秘書長說:“中國農機工業協會代表農機工業部門,全程參與專題調研和報告撰寫。”
工作組分為農機應用、農機工業、科技、財政稅收、金融和保險6個專題調研組,先后深入15個省(區、市)進行實地調研,廣泛聽取地方部門、農機企業和農民的意見和建議后,撰寫了相關專題研究報告。
2008年下半年,在專題研究報告的基礎上,由農業部牽頭,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參與,起草了《意見》初稿。之后,工作組多次召開座談會,充分聽取了有關部門、地方、行業協會和專家的意見,對《意見》進行了進一步補充完善。同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掛牌成立后,與工作組進行了多次銜接,牽頭負責《意見》中有關農機工業部分的修訂、補充和完善。至此,《意見》的雛形基本敲定。
送審稿加強農機工業分量
盡管工信部已經介入,但《意見》中關于農機工業部分,依然比較薄弱。
2008年8月,國家發改委在北京組織召開了“促進農機化和農機工業發展問題座談會”,座談會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主持,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農業部、科技部和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悉數到場,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作為《意見》初稿的主要起草者,也出席了此次座談會。
當時的觀點認為,近年來,在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的推動和市場需求的拉動下,我國農機工業獲得了高速發展,并達成了“繼續加大支持農機工業,促進農機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共識。**后決定由發改委牽頭,工信部裝備工業司、農業部農機化司和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共同起草關于促進農機化和農機工業發展的報告呈遞國務院。
此時,工信部的全面介入,加上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對農機工業部分的精心準備,迎來了加強農機工業在《意見》中分量的**佳時期。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在第2次組成的起草小組中,全程參與起草、調研和征求意見的工作。“當時,起草小組在北京某賓館,進行了連續一周的修改和完善工作。”參與起草工作的黨東民說:“農機化司司長宗錦耀親自監督。”根據當時的會議記錄,農機工業技術創新、技術改造、產品開發、產業政策、市場準入制度、稅收優惠政策等有利農機工業發展的章節,作為《意見》的主要內容。
到2009年上半年,此時國際金融危機已經呼嘯而來,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國務院批準了《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根據振興農機工業、發展農業機械化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新要求,工作組再一次對《意見》進行了修訂。在此期間,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在參與“農機產品質量專題調研”和“購機補貼執行情況調研”等調研活動中,搜集整理了我國農機工業存在的問題,為《意見》的修訂再次積累了大量資料。
2009年9月,在《意見》初稿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補充完善工作后,《意見》基本框架徹底明朗。此時,各部門意見基本一致。經過再次征求中央有關部門的意見,于2009年年底,形成了《意見》送審稿遞交國務院審議。
2010年4月19日,國務院原則通過《意見》。
“普惠制”**終未提及
《意見》雖然仍有遺憾,但對促進農機工業發展來說,已經有很多可做的事情,并能做好的工作。
經過近5個月的沉寂,《意見》**終被原則通過了。
2010年4月20日,記者接到協會電話,要求對洪暹國進行采訪。記者第**時間想到了前一日新聞聯播中“國務院原則通過《意見》”的消息,想必采訪與此有關。
那次采訪,記者記憶猶新。當時,洪暹國用了不到15分鐘做簡要介紹,便匆匆忙忙到國家發改委參加討論《意見》的“修繕”會議。對此前《意見》送審稿5個月的沉寂,洪暹國僅用了一句話來說明:“有些部門不愿簽字。”
又經歷了近3個月的沉寂,《意見》以國務院文件下發。
2010年7月8日,在國務院發布《意見》的第3天,記者在和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理事長高元恩的一次談話中得知,“農機購置補貼‘普惠制’,**終被否!”
此前,有關部門就資金龐大及使用效率不高等理由,**終將本已寫進《意見》的“普惠制”去除。
“某些部門總是曲解‘普惠制’的含義,”高元恩略顯無奈地說:“我們所說的‘普惠制’,是指特定范圍的特定產品的‘普惠制’。何況,眼下對手扶拖拉機等進行補貼,本身就不夠高效。”
期待跟進措施
盡管“普惠制”沒有出現在《意見》中,但這份7 000多字的文件,有超過1/3的部分是強調促進農機工業發展的。“這已經讓農機企業倍受鼓舞了!”,第一拖拉機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劉振德激動地告訴記者。
劉振德認為,《意見》的出臺,一方面能夠拓展農機市場的空間;另一方面,對農機企業本身也是一種提升。**重要的是,明確了發展目標。
“很有可能會產生行業的重新‘洗牌’。”劉振德對《意見》中“扶持高新產業”、“鼓勵兼并重組”以及“‘走出去’戰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當然,**終還要看跟進政策和實施效果。”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信息部黨東民認為,在新一輪的“三農”政策中,將進一步突出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農機工業“起步晚、水平低、發展慢”的印象,將會在接下來的快速發展中,徹底改變。
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市場信息部張華光,和劉振德的觀點不謀而合。張華光認為,《意見》的發布,明確了產品發展方向,將會加速農機行業的發展,下一步會針對我國農機工業的薄弱環節,加大投入,農機連鎖也將得到較大發展。同時,他也十分期待“相關跟進措施”。
當然,《意見》的出臺,只是促進農機化和農機工業發展的第一步,誠如專家所言,**終還要看跟進措施和實施效果。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