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農機大俠>>三農問題>>
農業現代化,一直被認為是中國跨入高收入國家的關鍵,以及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在談到未來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路徑時,農業部副部長牛盾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是要把農民的數量減下來。
第一財經日報:農業現代化實現的**大障礙是什么?
牛盾:農業現代化的實現,現在**大的障礙、困難,也就是農民多。我們希望把農民的數量減少下來,減少下來以后,我們人均的土地才能比現在多。我們現在人均0.1公頃,歐洲是4公頃,北美是40公頃。它們相差幾十倍和一百倍。這是什么含義,你有那么大的空間后,你的農業才能機械化、才能規模化、才能產業化,你才能有效益、有質量、有標準,才能保證安全。現在這種千家萬戶小農經濟的規模,就算有標準了,還需要多大的監管力量?我們現在農民數量多了,那么我們現在采取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減少農村的剩余勞動力,我們讓他們轉移,能夠轉移到小城鎮,轉移到城市里來。讓他們享受社會發展的成果,接受城市共同的教育、醫療等等。我覺得,農業現代化的實現,不需要這么多的人。我們全國有70所農業高校,我們每年培養出那么多的農業大學生來,以后他們可以做專業化、職業化的農民,他們1個人可以種20公頃、40公頃、上百公頃的地,他們完全按照良種化、機械化、工廠化,怎么不行啊?我覺得前景非常光明。
日報: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我們現在已經實現九連增了,但是又有另外一個背景,就是進口農產品其實是**多的一年,怎么看待這樣的矛盾?
牛盾:糧食安全問題。九連增已經是很高的一個基礎,但是今年第十年我們仍然有一個目標,我們要很有信心地講,想再努力奪取第十個豐收年。今年要保證第十個豐收年的具體指標是什么,我們一定保證糧食生產總量要超過1萬億斤,或者叫5億噸,或者5000億公斤,這是我們常用的數據。
到2035年,我們國家的人口峰值達到16億人,按照400公斤的糧食計算,那時候我們國家需要的糧食消費總量是12800億斤,那么我們現在是1萬億斤,缺口是2800億斤,大約3000億斤。我們只要每年增產1%,就是我們每年增產100億斤,我們到2035年就能夠把這個3000億斤的糧食小缺口補上。為什么我們說一定要在國內保證糧食安全,立足我們自己解決?這不僅僅是一個吃飽肚子的問題,它還是一個安全的問題,是一個穩定的問題,是我們今后深化改革的基礎。【作者:郭麗琴】
發表于 @ 2013年04月08日 17:19: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