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旭龍,27年前出生在天山腳下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新疆兵團奇臺農場開墾廟社區五隊”。于2007年畢業于昌吉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畢業后,回家創業當豬倌,去年他辦起了養豬場。
“大學生養豬,實在新鮮,我們還是頭一回見。”“大學生嘛,應該是坐辦公室的,咋能整天待豬圈里呢?”“自己創業也算一種途徑吧,畢竟現在‘鐵飯碗’也不好找。”……村民們有鼓勵,有觀望,也有看“好戲”的,但各種各樣的聲音都沒能使他動搖。
就業困難就自己創業
其實馬旭龍上大學那會兒,學的專業是藝術設計,他也曾經憧憬過將來要成為一名設計師,拿他父母的話說,就是成為一名“藝術紳士”,他想讓父母過上村里人以為體面的好日子。
但自他大專畢業以后,多次找工作均以失敗告終,他也曾去一些企業面試過,但就業難使他離當初的夢想越來越遠。
現實的挫折讓馬旭龍不得不轉變就業觀念:“既然就業這么困難,那就自己創業吧,只要努力付出,總能走出一條出路的。”
但想創業又談何容易,馬旭龍尋思過去署、寒假打工積累的經驗,在老板那里學到的,如果是回家鄉,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的出路。就在馬旭龍頗費思量的時候,他聽鄰村有一家人2005年至2007年養豬掙了十萬元人民幣。這讓他的心里一亮:“養豬倒不失為一個出路,這幾年豬肉價格波動比較大,應該還比較有市場,中國這個農業大國,生豬的養殖在農業的發展中占很大的比重,在現代社會這個大市場中,他是否也可以分一杯羹呢?而且現在政府對農業這么關注,多少會有一些優惠政策的。”于是在別的同學都還在忙碌奔波于各個招聘會場時,他卻跑到市場上每天“閑逛”。同學和老師都很不理解,但在他的心中卻已經開始默默的醞釀自己的創業想法。
遇到困難也不會退縮
雖然馬旭龍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娃,但是由于父母都是教師,而且他又是家中的獨子,家里的年收入也有四五萬元。他從小可以說是衣食無憂的,所以養豬對于他來說也是很少接觸的。但是起初的創業不是有一個好的想法就能解決問題的,也不是兩手插腰,說說話豬就能長膘的。開始起步那會兒,一沒技術,二缺乏資金,馬旭龍著實頭疼了好一陣子。初始的啟動資金,養殖的技術,品種的選擇這些問題都是上大學時候所沒有接觸過的,都需要重新學習“但既然選擇了這條路,遇到困難是必然的,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他沒有退縮。”
馬旭龍一邊通過上網查資料、購買書籍,自學養豬技術,一邊向連隊的技術指導員和其他養豬專業戶請教,剛開始他向親戚借了2萬元人民幣,父母投入了1萬元人民幣,租了一個閑置的豬舍,購進了30多頭仔豬和一頭生產母豬,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用他自己的話說,那是“實驗豬”。每天他都有大半天呆在豬圈里,不是給豬喂食,就是琢磨怎么讓豬長得更好。到母豬生仔的時候,他和父親還要輪流守夜,仔細的照顧著每一個出生的仔豬。但是意想不到的困難還是來了。由于缺乏經驗,母豬得了乳房炎,沒有了奶水,小豬餓的嗷嗷叫。他趕緊從農戶家訂了牛奶,每頭小豬都抱著用奶嘴喂。直到小豬會自己采食。在斷奶換料的過程中,仔豬的腹瀉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接踵而至,在不斷的處理問題和學習中,他對這個行業漸漸的熟悉了。豬在他的細心照料下茁壯的成長了起來。然而這還不算養殖成功,商品豬的銷售又出現了問題。由于剛起步是小養殖戶,生豬出售時在價格上沒有競爭力。初次和生豬收購經濟人接觸,自己對市場的行情了解不是很到位,已至于在銷售時又給他上了一堂課,交了近萬元的“學費”。
通過一個階段的發展現有的豬舍已經不能滿足他了,豬舍的擴建工程迫在眉睫。父母雖然有些積蓄,但要支持兒子辦養豬場可遠遠不夠。馬旭龍只好再向親戚朋友們借錢,再加上向上級部門申請貸款,總算暫時將資金問題解決了。有了資金,馬旭龍著手蓋起了豬舍,正式做起了他的“豬倌”。在此期間,團場黨委、團委及社區黨組織也大力支持,不僅幫他爭取各種優惠政策,還鼓勵他參加專業技術培訓,現正積極為他的養豬場爭取項目立項。
走好自己選擇的路
馬旭龍1982年出生,雖然大學畢業已二年,也做了一年“豬倌”,但還像個靦腆的大學生。不是親眼所見,確實挺難想象這么一個干凈帥氣的小伙成天走在臭哄哄的豬舍里喂豬打掃豬舍的樣子。但他已非常習慣這樣的生活,他說:“一年的養豬經歷教會我,想要有收獲,就必須要懂得付出。也許養豬在有些人眼里是個臟活累活,但在他眼里,把養豬看成是一項工作。依靠自己的勞動創造出了自己的一份事業,這是他**自豪的一件幸事,而且他現在的生活很充實。”
馬旭龍的父母在全力支持兒子創業,他們并不覺得兒子大學畢業卻要養豬“可惜”。樸實的老父親說:“兒子這么有主見,而且這么有信心,我們很高興,也相信他一定能把養豬場辦好。”
當眾多人問及大學畢業卻選擇養豬,如何面對周圍的議論時,馬旭龍說:“沒有哪份工作是體面的,只要努力去做,走好自己所選的路,那樣才能過上真正體面的生活。我要把養豬當作自己的一份事業來做,我相信通過我自己的努力,我能夠把它做好、做大、做強。”
目前,馬旭龍的養豬場已經蓋起了1幢豬舍,一棟200多平米的飼料庫房,購進飼料粉碎機和飼料攪拌機,在圈舍周圍栽上了樹,以他的話說搞生態養殖綠化不能少,現有大小生豬120多頭,其中良種母豬15頭,總投資18萬元人民幣。
新的一年,小馬又有了新的打算。2009年準備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增加建筑面積500多平方米的豬舍,把年出欄量由原來的200頭擴大到年出欄量500多頭的養殖模。在這個生豬市場低迷的2009年,在縮小養殖量的同時,擴大養殖規模和品種的改良工作是現在的首要任務。目前他與長春的養殖公司學習生態養殖的技術,用來降低養殖的成本,提高豬肉的品質,提高市場的競爭能力。
生態養豬是一個近年來興起的新技術,就是用發酵床代替傳統的水泥地面,發酵帶來的熱量在寒冷的冬季有效的保證了豬的體溫,增加了飼料的回報率。用微生物分解豬的排泄物,這樣就降低了豬舍有害氣體的排放。降低了由于清潔豬舍帶來的水資源的浪費,基本保持污染物零排放。通過微生物分解的糞便直接可以作為有機肥料施肥于農作物,通過微生物的費解,能夠有效的遏制蚊蟲的繁殖環境,大大降低了疫病的傳播,而且適合了豬拱食的習慣,改善豬的生活環境,增強動物福利。
對自己的定位
馬旭龍認為:“現階段大學本科生已經不再是社會的精英,他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普通的勞動者,并不比別人多多少,別人也不會比他強很多。要成為怎樣的一個人,決定權在于自己,要學會取長補短,為自己增加資本,為自己創造機會。態度決定一切,這是做任何事情都應該遵循的準則,熱情的面對自己所選擇的行業。”(萬興花 萬梅 李淑霞)
發表于 @ 2009年06月10日 13:13: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