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紅興隆北雁現代化農機>>百家講壇>>
裝備總量持續增長 發展跨入中級階段 周涵維 |
———農業機械化改革發展30年成就綜述 30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事業適應農村經濟體制的深刻變化,朝著市場經濟的方向,在農機產權制度、服務機制、管理體制等領域進行了全面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國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農機作業水平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服務領域日益拓寬,開創了一條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 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到42.5% 我國農業機械化30年發展中,農機裝備總量快速增長。2007年底,全國農機總動力達到7.69億千瓦,是1978年的6.5倍,年平均增長速度為6.7%。目前我國每公頃擁有農機動力5.9千瓦,每個農業勞動力擁有農機動力2.56千瓦。拖拉機與農機具配套比達到1∶1.67,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 農機作業水平持續提高,新技術推廣應用規模進一步擴大。2007年全國機耕、機播、機收水平分別為58.9%、34.4%、28.6%,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2.5%,其中1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50%。在加快推進主要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的同時,農機作業領域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由大田農業向設施農業,由種植業向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全面發展,由產中向產前、產后延伸。 根據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評價標準,2007年我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2.5%,農業勞動力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降至40%以下。這標志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已經由初級階段跨入了中級階段。這是我國農業機械化改革開放30年實踐中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性跨越。一方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跨過40%門檻,說明農業生產方式發生重大變革,機械化生產方式由原來的次要地位開始向主導地位轉化,我國農業機械化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將以更快的速度,向更大規模、更廣領域、更高水平方向發展。另一方面,農業勞動力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降低到40%以下,說明我國農業發展方式發生重大轉變,由原來依賴和占用人力資源為主向依靠科學技術和現代農業裝備為主轉變。 農機服務拓展社會化服務領域 2007年底,全國各類農機作業服務組織、農機戶總數已達到3650萬個,其中農機化作業服務專業戶400萬個。農機社會化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展,呈現出組織形式多樣化、服務方式市場化、服務內容專業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的顯著特征。農機銷售、作業、維修三大市場日益興旺。2007年全國農業機械化服務經營收入達到2986億元。農機作業收入份額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逐步提高,成為當前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渠道和新亮點。 農機科技創新能力增強,農機質量水平進一步提高。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積極推動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推動了農業機械化部分“瓶頸”環節技術和技術集成問題的解決。我國農機產品的適用性、安全性、可靠性進一步增強。抽樣統計顯示,我國谷物聯合收割機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從10年前的8.8小時提高到現在的40小時以上,農業機械質量狀況基本可以滿足當前實際生產的需要。 農機工業與流通系統改革創新,我國發展成為世界農機產銷大國。我國農機工業通過轉換經營機制,深化企業改革,實現了從農機生產弱國發展成為世界農機生產大國的歷史性跨越,支撐了我國農業機械化迅速發展。2007年底我國農機制造企業約8000家,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849家,農機工業總產值1517億元。我國農機流通業不斷發展創新,形成了以民營農機流通企業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多種經營方式、多種流通渠道、多種流通業態并存的流通格局,基本建立了適應“三農”要求的新型農機流通體系。 機械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30年農業機械化發展,提高了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加快了農業生產進度,大幅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在時間緊、自然環境惡劣的情況下,農業生產中的搶收搶種、抗旱排澇、大規模的病蟲害防治等更是需要機械化作業才可能實現。例如:機械化插秧的生產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以上,每公頃節本增收的綜合效益超過了1500元。 農業機械化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民整體素質和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造就了一大批懂技術、有文化、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作業能手和致富帶頭人。全國現有4300萬農機手,大多數農機手的思想解放,市場意識強,是新型農民的代表,其中的400多萬農機大戶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 隨著購機補貼政策實施規模不斷擴大,農機裝備總量迅速增加,推動了農機工業的振興與發展。2004~2007年,農機工業連續4年高速增長,成為機械制造業增速**快的行業之一。農機作業、銷售、維修經營服務已成為農村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機作業、銷售、維修、經營服務已成為農村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全國農機服務經營總收入2987億元,利潤總額達1148億元,成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信息來源:12-17 農民日報) |
發表于 @ 2008年12月19日 09:21: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