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男女男精品免费视频网站,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二区

胡偉論道

天下一家,有啥說啥,農機就大。

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胡偉論道>>風論>>

第十四屆全國聯合收獲機技術發展及市場動態研討會討論綜述收藏

                第十四屆全國聯合收獲機技術發展及市場動態研討會討論綜述
                                                            
                                                                                     一
          第十四屆全國聯合收獲機技術發展及市場動態研討會2007年11月6-9日在浙江 寧波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農機學會農機化分會、全國聯合收獲機械信息網主辦,天津市農業機械與農業工程學會承辦,合力集團•寧波合昊液壓泵業有限公司協辦。
來自北京、天津、山東、廣東、浙江、江蘇、河南、黑龍江等省市的近60余名代表參加會議。會議代表單位涵蓋了農機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行業主管、生產企業、鑒定推廣、新聞媒體。其中,企業有玉米、水稻、小麥收獲機械生產單位和傳動、液壓等配套件生產單位。
         會議由中國農機學會農機化分會副主任委員胡偉主持。
         浙江省寧波市農機局胡國常副局長、寧波市象山縣政府陳忠全副縣長、合力集團•寧波合昊液壓泵業有限公司施元直董事長在開幕式上致辭。
         中國農機學會農機化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中國農業大學白人樸教授做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新要求及新趨勢”主題報告。
          其他代表分別就以下專題作了大會發言。
           胡 偉(天津市農機局副局長):加快推進玉米生產機械化發展的研究
            尚書旗(青島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教授):花生收獲機械的應用現狀與進展
          燕明德(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現代農裝規劃部部長):中國農機院收獲機械產品現狀及發展
         王艷紅(農業機械雜志副主編):我國棉花、甘蔗收獲機械產品現狀及發展
           李 明(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農業機械所):甘蔗收獲機械的研究現狀與進展分析
           曹明霖(合力集團•寧波合昊液壓泵業有限公司總工):合力HST新技術新產品開發應用
           會議代表還就我國水稻、玉米收獲機在不同地區適應性;我國聯合收獲機變速箱、液壓技術的進步;玉米、水稻聯合收獲機新產品開發;行業合作;國家補貼政策應用;產品標準化;農機農藝如何結合;聯合收獲機技術改進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部分代表就項目合作、技術合作、產品推廣等達成意向。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還到寧波合昊液壓泵業有限公司進行了參觀考察。

                                                             二
           白人樸(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機學會農機化分會名譽主任委員):
            一、農業機械化要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在量、速、質、效四個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從量的增長分析。今后發展要求農業用更少的人生產出數量更多、品質更優、價值更高的農產品,才能保障國民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必須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發展現代農業,必須用現代農業生產要素替代傳統生產要素,必須增機減人、育人、轉人,才能大幅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轉化率。因此,農業機械裝備量及作業量都將大幅度增加。
           從農機作業量分析,目前我國耕地面積約1.22億公頃,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約1.57億公頃,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才剛跨過40%的門檻,剛從初級階段跨入中級階段,距2020年達到65%以上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更具體地說,目前全國機耕水平還不到60%;機械種植水平還不到35%,第一大作物水稻機械化種植還不到10%;機收水平還不到30%,第二大作物玉米機收還處于起步階段,全國玉米機收水平剛過5%。農機作業量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從農機裝備量分析,2006年我國農機總動力7.26億千瓦,距2020年達到9.5億千瓦的要求還有很大發展空間。玉米聯合收獲機2006年全國才1.5萬臺,山東就占了2/3還多,多數省、市、自治區目前還是空白。所以,農機作業量和農機裝備量實現較大增長,已成為我國農機化發展的迫切要求。
            從發展速度分析,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已有50多年的歷史,發展速度年平均提高0.7個百分點。到2020年,要求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5%以上,意味著今后十幾年發展速度要比前幾十年快得多,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年均要提高1.9個百分點左右,這個要求是高的,難度也是很大的。
               從發展質量和效益分析,今后發展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數量增長、速度加快的同時,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高。農業機械化實現又好又快發展,這是用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新要求。
           二、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新趨勢
           發展進程加快。2007年,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總體上已跨入了中級階段,已經站在新的起點上向前邁進。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的技術經濟條件已基本具備,預期在本世紀20年代我國可以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
             發展質量提高。農業機械化發展新趨勢不僅表現在進程加快,更重要的是發展質量提高,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主要表現在農機化發展方式加快轉變,農機作業領域向廣度、深度拓展,農業機械裝備水平不斷提高,農機手成為發展先進生產力的優秀代表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型農民。
            區域發展協調。區域協調是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要求。
建立理論體系。農機戰線已經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農機化發展道路,也進行了一些理論概括,但尚未形成理論體系,理論還滯后于實踐。時代呼喚建立中國特色農機化理論體系。政府大力支持,企業界大力支持農機化發展理論體系建設。
            開放共贏俱進。聯系農機化實際,要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逐步形成我國農業機械化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優勢,實現互利共贏。

                                                                   三
          張藍水(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農業經濟技術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如果說歐美為世界提供了輪胎自走式全喂入稻谷聯合收獲機,日本為世界提供了橡膠履帶自走式半喂入稻谷聯合收獲機,那么,當前中國南方稻田使用的中型橡膠履帶自走式全喂入稻谷聯合收獲機,可以確立為中國特色的世界第三種稻谷聯合收獲機。
           我國20世紀80年代即開始研制履帶自走式全喂入水稻聯合收獲機,它已經構成一個適宜南方稻區的獨立的中型自走式稻谷聯合收獲機。現在一些生產“全喂入”的企業,似乎都要研發“半喂入”。這是為什么?恐怕是出于對市場趨勢的誤判。誤認為“全喂入”前途渺茫,**終要被“半喂入”所代替。因此要超前研發,作技術儲備,保住市場份額。不至于在“半喂入”占主導后,被市場所淘汰。橡膠履帶自走式全喂入稻谷聯合收獲機是中國農機人的創新。它是適合中國南方稻田的生產能力近似日本“半喂入”的一種獨立的機型。因為誕生時間不長,可能還不夠完善。但,這是中國農機人的創造。我們沒有理由輕視它、怠慢它,而應珍視它、完善它、發展它。生產“全喂入”的企業,不必自慚形穢。更不必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盲目地投入巨資去趕時髦搞“半喂入”。 有科技和經濟實力的中國企業完全應該進入“半喂入”,而且已經進入了,并已有相當成績。中國的水稻收獲機市場很大了,誰也難****承付。矚望橡膠履帶自走式全喂入稻谷聯合收獲機進一步完善、成熟, 繼續提高性能指標,逐步增加智能化水平,完全有可能成為中國南方農民的**愛,**終形成中國有建樹的民族品牌。

                                                                  四
                 胡 偉(天津市農業機械局副局長、高級工程師):
              在我國,玉米糧經飼兼用,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推進玉米生產機械化發展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促進畜牧業和糧食加工業發展,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到2006年,全國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2.8%,其中,機耕水平達到59.4%,機播水平達到 58.7%,機收水平達到 4.73%。
         2007年我國玉米收獲機產量達到1萬臺。
              總體上看我國玉米生產機械化正呈現加快發展勢頭,表現出四個顯著特點。第一,技術裝備進步明顯。第二,機收成為發展熱點。第三,政策帶動效應明顯。第四,玉米生產機械化作業市場趨于活躍。
               當前,我國玉米生產機械化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機收瓶頸尚未完全突破,成為制約玉米生產機械化的**主要因素。二是農藝農機不協調。各地玉米種植模式復雜,多樣化的種植行距和套作模式制約了機械化發展。三是示范推動力度不夠。國家和地方用于玉米收獲機械試驗和示范推廣的投入較少。四是技術創新滯后。玉米收獲、免耕播種等機械基礎研發滯后,低水平重復開發嚴重,適應性、可靠性有待提高。
              研究預測,到2010年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將超過50%;2015年達到60%以上;2020年達到70%,主產區解決收獲機械化問題,基本實現玉米生產機械化。
目前推進我國玉米生產機械化的主要促進措施應該是:加大玉米收獲機械購機補貼力度;推動玉米種植制度改革,為機械化生產創造條件;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加強示范推廣工作;強化組織引導,培育玉米機械化作業市場;加強技術創新,提升玉米裝備技術水平。其中,在技術創新上應該的重點是:支持玉米裝備關鍵技術和關鍵部件的基礎研究;研發青貯收獲、莖穗兼收、玉米小麥兼收等專用或多功能機具,以及玉米免耕施肥播種復式作業機具、高效植保機具、適應山地丘陵地區的機具。加強產學研推結合,開展玉米機械化種植模式研究,促進技術的熟化和成果的轉化。


                                                                    五
               尚書旗(青島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教授):
               目前花生收獲機械按功能的完善程度分類主要有用于分段收獲的花生挖掘犁、花生收獲(挖掘)機、花生復收機和用于聯合收獲的聯合花生收獲機[10-12]等。
                從世界范圍內看,國外的花生收獲機械正依照本國的種植特點,向著大型化、機電一體化、智能化、更可靠、更安全的方向發展。花生收獲(挖掘)機、撿拾摘果的聯合收獲機的研發與應用技術已相當完善。我國的花生收獲機械正處在發展時期,目前以分段收獲為主,聯合收獲技術還處于研制階段,幾年內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
                隨著國家“十一五”規劃的順利進行,預計我國農機化技術在未來10年內,將呈現花生、薯類等經濟作物收獲機械化技術得以重點開發和應用的發展趨勢。國內市場對收獲機械的整體需求較大,借鑒小麥聯合收獲機對外服務和跨區作業的成功經驗,農民已看到花生聯合收獲機械將是增加收入的又一個好的途徑,功能完善的花生聯合收獲機械呼之欲出。伴隨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重點項目《現代化農業與機械化耕作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的順利實施,花生聯合收獲機械的研制與推廣將使我國花生收獲機械化的發展迎來一個新時期。


                                                        六
                                 王艷紅(農業機械雜志副主編)
                我國棉花種植面積8100多萬畝,但收獲環節機械化水平很低,大型高性能自走式棉花收獲機械保有量不到400臺,主要分布于新疆兵團各農場。2007年棉花種植面積1892萬畝,其中地方1142萬畝,生產建設兵團750萬畝。為了促進棉花的機械化收獲進程,2000年12月,新疆兵團制定的5年“機采棉試驗項目”通過了專家鑒定,這標志著我國機械化采棉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里程。經過六、七年的發展,到目前為止,新疆大型采棉機保有量已達到370臺左右,其中兵團有315臺。這315臺,包括迪爾公司的210多臺,凱斯公司的70多臺,貴航平水的29臺,新聯的2臺 。
               機采棉試驗表明:與人工采收棉花相比,機采棉**大的優點是生產率高,成本低,一臺采棉機平均每天可采收150畝地約3.8萬公斤的籽棉,相當于600個勞動力一天的工作量,每公斤機收棉的成本比人工采收低0.187~0.193元。
               2007年山東棉花種植面積1400萬畝;河南1200萬畝;河北950萬畝;湖北610萬畝;安徽600萬畝。這些省份的棉花目前還主要以人工收獲為主,有一部分地區也采用簡單的棉花收獲機,如摘棉桃機、棉稈收獲機等。
             從產品來說,目前國內研制的大型采棉機尚處于小批量試生產階段,年產僅10臺左右,且尚需進一步提高機器的使用可靠性。
            從發展趨勢來看,目前我國要求實現棉花收獲機械化的主要還是新疆地區,該地區種植面積廣,田塊大,均為壟作,要求大型、高效自走式采棉機。其他省份以中小型產品為主。
             產品技術方面應重點研究采棉部件及自動供水、自動注油等裝置。采用靜液壓無級變速底盤和輸棉裝置,向自動化,電子監控裝置方面發展。國產機價格便宜,是進口機價格的60%~70%,并且零配件容易解決,因此大力發展國產大型采棉機是發展趨勢。
             新疆兵團會逐步加大大型采棉機的推廣力度,未來3年,他們要引進國外采棉機340臺(國家項目)。到2010年,新疆兵團預計采棉機達到1328臺,棉花機收水平達到58%。從新疆地區需求看,每年需求量200~300臺,但隨著國產機技術的不斷成熟,國外機采購所占比例會有所下降。

                                                       七
                    李明(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農業機械研究所副研究員):
                  目前,國外應用多是切段式甘蔗聯合收獲機,其優點是:無論植株彎曲或倒伏,均能較好地完成收獲作業,且消耗動力相對較小。而我國目前農業生產力相對落后,蔗農收入普遍較低,以分段式中、小型作業和甘蔗聯合收獲機并舉的模式仍將會持續一段時間。但從長期的發展來看,單功能“小而全”機械化,由于成本高和效率低,已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且農業機械大型化是我國未來農業機械發展的趨勢,甘蔗收獲機械化也將會以高效率、適應性強的切段式甘蔗聯合收獲機為主體,整桿式中、小型分段式收獲機為輔。目前,甘蔗收獲機械化技術攻關重點是:改進與中型輪式拖拉機配套的整稈收獲機結構,提高作業性能和可靠性;開發由專用割鋪機、剝葉機、小型提升裝載機等組成的小型甘蔗收獲機體系;發展大中型切段甘蔗聯合收獲機,重點是開發研究收獲倒伏甘蔗的機械化技術。

                                                                                   八
             辛永波(天津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站工程師):
              農作物秸稈是人類重要的可再生資源,是畜禽飼料的有效供給資源,同時也是工農業生產的重要生產資源。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發展,不僅為我國創造了較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時還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探索出采用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秸稈覆蓋免耕、秸稈收獲還田、秸稈青貯、秸稈顆粒飼料加工、秸稈氣化、秸稈栽培食用菌、秸稈有機肥加工、秸稈工藝品加工多種綜合利用模式。近年,我國在秸稈生物質能源(發電、燃油)利用和秸稈飼料化加工研究和應用方面有了很大進步,取得了一批階段性的成果,尤其在秸稈精深加工利用方面取得一批成果,并逐步進入產業化環節。
               2006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均可喜成績。全年完成秸稈機械化還田面積20 769khm2,比2005年增加1 428 khm2,增長7.38%;機械化青貯飼料達到5 981萬t,比2005年增加230萬t,增長4%;秸稈粉碎還田機擁有量達到54.63萬臺,比2005年增加7.3萬臺,增長15.43%。同時,以秸稈還田為四大核心技術之一的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1358 khm2,該項技術從試驗示范開始轉向大范圍示范推廣階段。
                  我國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的四個重點領域,一是大力普及農村沼氣,二是積極推廣農作物稈秸生物氣化和固體成型燃料,三是試點發展生物液體燃料,四是穩步推進稈秸發電。
            農作物秸稈能源化利用初見成效,全國已建設秸稈集中供氣站539處,秸稈固體成型燃料已開展小規模試點。
                生物質能的廣泛利用,不僅可以豐富秸稈的利用途徑,而且還可以緩解能源供應緊張局面。各地區不斷地加大對秸稈能源化的投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發展秸稈氣化、固化的基礎上,秸稈發電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但是,與此同時,秸稈焚燒現象也屢禁不止,不僅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嚴重污染環境,同時還影響人們正常生活和身體健康,易引發飛機等交通工具無法正常使用及高壓輸電線路故障等安全事故。據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河南、江蘇、安徽、山東、河北等省焚燒秸稈的比較嚴重。
              從秸稈的綜合利用途徑看,秸稈已經成為發展農村循環經濟的重要資源。為此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都對秸稈的綜合利用提出了要求。
             2 006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中對秸稈加工發展提出明確的要求,具體內容為:在“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中要求“加快發展循環農業。要大力開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農業技術,重點推廣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相關產業鏈接技術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制定相應的財稅鼓勵政策,組織實施生物質工程,推廣秸稈氣化、固化成型、發電、養畜等技術,開發生物質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質產業。”;在“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條件”中要求“要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在適宜地區積極推廣沼氣、秸稈氣化、小水電、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技術。”
              2006年1月18日,農業部發布了《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在意見中,提出今后我國秸稈綜合利用的方向“以節地、節水、節肥、節種、節能和資源綜合循環利用為重點,大力推廣應用節約型的耕作、播種、施肥、施藥、灌溉與旱作農業、集約生態養殖、沼氣綜合利用、戶用高效爐灶、秸稈綜合利用、農機與漁船節能等十大節約型技術,推進節約型農業發展。組織實施生物質工程,推廣秸稈氣化、固化成型、發電、養畜等技術,開發生物質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質產業。”“在適宜地區積極推廣秸稈氣化、小水電、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技術,建立能源作物栽培和液體燃料轉化示范基地,擴大生物質氣化、固化成型技術示范推廣,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

發表于 @ 2007年12月07日 11:20:00 |點擊數(

舊一篇:全國第十四屆聯合收獲機械研討會在浙江象山召開 | 新一篇:2007年農業機械化分會工作成績斐然

博客信息
胡偉論道的博客
創建時間2006年03月10日
今天點擊:770
本周點擊:124
本月點擊:699
點擊總數:825192
[發私信][加為好友]
博客公告
文章分類
默認默認(387篇)
風論風論(197篇)
快遞短語快遞短語(59篇)
閑苑閑苑(26篇)
采擷采擷(21篇)
隨緣隨緣(12篇)
景色無限景色無限(7篇)
光斕光斕(6篇)
©2016 nongjitong 農機通提供技術支持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政策 使用條款和版權聲明
頁面生成時間:2020/12/23 22:29:11